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产量预测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递减曲线分析法、水驱曲线法和数学模型法等产量预测方法未把新区考虑在内而进行新、老区综合预测。提出综合预测新、老油区产量的多元线性混合回归模型方法,从影响产量的诸多因素中优选出显著因素,以此为基础对油田产量进行预测,为验证方法科学性及可行性,将其应用于某油区的“十五”规划产量的预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简单,实用,突破了产量预测方法的常规模式,对其它领域的预测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驱油藏多目标井网优化方法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的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式入手,引入水驱油藏的特征参数对其修正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指标应用最优化理论推导并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适合混合井网特点的水驱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确定模型.提出混合井网加密调整潜力量化方法。为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将其应用于某油区典型水驱单元的测算。测算结果为:合理单井动用储量为14.49×10^4t/口,具有33口加密调整潜力,其中直井28口,水平井5口。  相似文献   
3.
多目标优化法确定油田合理井网密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弥补目前合理井网密度确定方法存在的不足,在对谢尔卡乔夫采收率—井网密度公式修正的基础上,结合 经济分析,运用动态经济方法及最优控制理论,提出确定已开发油田优化及极限井网密度的公式—— 多目标合理井网 密度公式。为验证多目标合理井网密度公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将其应用于稀油及稠油油田(区块)的测算,测算实例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油田产量预测在油田长远开发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Arps递减曲线及历年新井产量组成为基础,首次建立了产量预测新模型——无因次产量组成递减率法作为产量预测的新方法,即以各年老井、新井无因次产量递减率分别作为老井、新井规划产量递减率的依据,进而达到预测老井及新井产量的目的。为验证该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将其应用于辽河油区某油田“十一五”规划中,并与典型的常规预测方法对比分析,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广电智能建筑一卡通管理系统的系统规划、设计要点、功能实现、系统集成、设备选型、工程验收等。该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最新感应IC卡技术,将整个广电中心大楼的管理和服务设施全面纳入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只用一张经过授权的智能卡,便可通过系统强大的软件功能组合和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使工作人员凭一张IC卡即可进行身份识别、门禁出入控制、考勤、车辆管理、消费管理、巡更管理、专业设备使用等服务。  相似文献   
6.
油田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已开发油藏的经济效益,及时有效地评价其开发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兼顾主观偏好和客观信息的综合赋权法为依据。提出将合理反映主观认知程度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反映指标重要性的相似权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偏好系数科学合理地确定出评价指标权重,然后尝试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油藏进行评价、排序,用置信度识别准则代替最大隶属度识别准则.减少误判。首次在辽河油区特殊岩性注水油藏的评价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与模糊层次评判、灰色聚类分析等评价模型比较,具有分辨率高、识别合理的优点,提高了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的可信度。对其他驱动类型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稠油开发规划方案优选方法新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目前优选模型存在不足,首先以兼顾主观偏好和客观信息的综合赋权法为依据。提出将合理反映主观认知程度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反映指标重要性的相似权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偏好系数科学合理的确定出方案指标权重。然后尝试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方案进行优选,排序。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将其应用于稠油热采方案的评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模型具有权重确定合理,理论严谨,测度函数构造精细的优点,减少了误判,提高了方案决策的可信度,对油田开发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中科院重离子加速器释放的12C6+重离子束作为辐射诱变源,以酸斑值(HC)和抑菌圈值为指标,对鼠李糖乳杆菌JF12-1进行功能性诱变。通过致死率和正负突变率确定诱变的最佳辐照剂量;对最佳辐照剂量下的突变菌株利用酸斑法进行初筛,抑菌圈法复筛,而后通过连续传代之后检测乳酸含量变化来测定遗传稳定性,并对遗传稳定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定位其突变位点。结果显示辐照剂量为300 Gy时,致死率为79.86%,正突变率为30.33%,负突变率为5.38%,确定为最佳诱变剂量;酸斑法初筛最佳诱变剂量下的突变菌株,得到20株HC值较原始野生菌株提高25%以上的突变株;抑菌法复筛得到8株体外抑菌性较原始野生菌株提高15%以上的菌株;遗传稳定性测定发现这8株突变乳酸菌株产乳酸稳定性良好;16S rDNA测序发现原始野生型菌株JF12-1的可能突变位点不在16S rRNA基因上,促使其产酸和抑菌性能增强的突变位点可能发生在其他基因区段。利用12C6+重离子束成功诱变选育出了高产乳酸及体外抑菌性优良的功能性鼠李糖乳杆菌稳定株,为下一步深入开发该菌株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9.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判体系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油区目前面临资源接替紧张、大多数油田进入递减阶段、开发形势十分严峻的现实,科学合理地评价具有挖掘潜力油藏的开发效果,对油区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该油区开发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最具有挖掘潜力的复杂断块油藏的评价标准,并尝试应用模糊评判和未确知测度模型对其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复杂断块油藏综合效果评价体系,应用效果较好.与实际开发对比,评判结果具有科学合理的优点.该评价体系提高了复杂断块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的可信度,为该海区下步充分挖掘油藏潜力指明了方向,对其他类型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区储采比与递减率关系研究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年的开发实践使油田规划工作者认为储采比与递减率紧密相关。为研究二者的相关程度,从储采比和递减率定义入手,详细研究并推导了具有代表性的6种产量变化规律储采比与递减率的理论关系式,并尝试性地应用于辽河油区不同油品油藏中。同时对储量一定(目前储量)及变储量两种情况下,分油品对该油区储采比与递减率的关系进行细致研究探讨。指出该油区储采比的确是影响递减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且与递减率呈反向关系。但是,将理论曲线应用于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辽河油区递减率预测中还存在很大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