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垦利16油田为莱州湾凹陷高含硫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现象,而原油混源程度及分布特征并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饱和烃碳同位素法判识混源油,并对其混源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垦利16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特征,平面上原油混源程度基本相当,纵向上原油混源程度与地层层位具有相关性,其中,沙三上亚段咸化型原油混入比例最高,平均值为89%,而沙三下亚段咸化型原油混入比例最低,平均值为25%。垦利16油田混源油的发现,证实了莱州湾凹陷主洼沙四段咸化烃源岩的贡献,预示着主洼及南部斜坡带深层沙四段蕴含着巨大的勘探潜力;首次明确南洼生烃和供烃能力,进而有望打开南洼围区的勘探局面。  相似文献   
2.
莱北低凸起位于渤海海域的南部,受两大富烃凹陷夹持,构造演化复杂,断块圈闭破碎,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长期没有商业发现.通过对莱北低凸起各个构造20余口钻井实钻数据及各项参数的统计分析,探讨莱北低凸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合近期的勘探发现,进一步总结莱北低凸起新近系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汇聚类型决定油气在凸起上的富集区带,莱北低凸...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系统分析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指导研究区下步的油气勘探。对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各级断裂的延伸长度、密度、各地质时期断距、活动速率、盖层断接厚度、分形分维值等参数进行统计对比,认为油气成藏期油源断裂活动速率决定油气的垂向输导能力,当油源断裂活动速率大于15 m/Ma时,对油气的运移能力较强;盖层断接厚度影响油气的富集层位,当盖层断接厚度小于60 m时,对油气的阻挡作用较小;断裂分形分维值调节浅层油气的运聚效率,当断裂分形分维值大于1.30时,对油气的运聚效率较高。在此基础上建立断裂控藏"速-盖-维"三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与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相邻的渤中29构造区进行断裂控藏作用定量评价,并优选出浅层的6个有利圈闭作为研究区下步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海域)新生代受伸展和走滑双重作用控制,形成了复杂的走滑-伸展叠合构造区。基于全区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海域)南北部构造特征、动力学机制的差异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盆地南部和北部走滑-伸展叠合作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南部的黄河口和莱州湾凹陷为始新世-渐新世的弱伸展和新近纪的强走滑作用近平行叠加;北部的辽东湾坳陷为始新世-渐新世的强伸展和新近纪的弱走滑作用近垂直叠加。叠合作用方式的不同控制了南北部油气差异成藏,南部油气主要分布于凹陷区的走滑带,成藏层系以新近系为主;北部辽东湾坳陷油气主要分布于陡坡带和凸起区,成藏层系以古近系为主。该研究对渤海湾盆地不同构造区油气差异成藏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