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成建筑裂缝的原因众多,本文对收缩性裂缝、设计因素引起的裂缝、施工因素引起的裂缝等常见裂缝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了强化设计控制,夯实裂缝控制基础,狠抓施工质量,做好裂缝控制,提高混凝土补偿收缩作用的有效性,与施工图设计者沟通,精心安排施工等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曙光油田互层状超稠油油藏的储层类型及储层物性特点,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注汽前预处理技术。该技术能够解除油层伤害,同时有效地抑制油层粘土的水化膨胀,降低注汽压力,保证注汽质量,提高周期吞吐效果。现场试验表明,油井注汽质量得以保证,周期油汽比显著提高,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沈文敏 《当代化工》2012,41(5):527-529
针对杜16块杜家台油层纵向渗透率差异较大,部分井各层发育不明显,不具备工具卡封条件的具体状况,研制了新型的暂堵剂,对高渗透层具有暂时封堵,又能在生产过程中自己解除.通过暂堵与解堵相结合,实现对高渗层的暂时封堵,对低渗透层的油层改造一次完成.现场试验见到良好的措施效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沈文敏 《当代化工》2013,(1):55-56,63
曙光油田超稠原油物性差,油层单层厚薄,粘土矿物含量高,钻井过程中存在泥浆污染。开发过程中表现为油井投产初期及低周期注汽压力高,周期生产时间短,采注比及油汽比低。通过有机乳液,溶解有机重质成份,清洗岩石表面,改善地层流体的流动性,同时为后期处理提供前期准备。采用有机缓速酸,对储层岩石具有较强的溶蚀性,对沥青质、胶质、蜡等有机物具有较强的溶解(分散)性,降低注汽压力。同时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储层的粘土膨胀、运移具有较强的拟制性。通过多种药剂的复合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5.
你能想象吗?一节节车厢被悬挂在空中的钢轨下,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自由穿梭。这种"空中行车"的交通方案并非传说,它在首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一亮相,立刻引起了关注。节能省地少噪音悬挂式空中列车起源于德国,自1901年在德国乌波塔尔线建设开始,距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在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悬挂式轨道交通列车也已经运营多年,而且成为近年新建轨道交通项目的重要形式之一。与地铁及轻轨相比,空列采用2节或4节车厢编组,聚焦中等运量的交通需求。连同乘客在内,空列每节车厢限载13吨,最多运输乘客75人次。如果按  相似文献   
6.
针对稠油蒸汽吞吐中后期的开发现状,利用室内实验,研制了一种储油孔隙化学驱替处理剂.在室内性能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剂能够将原油从油层深部驱替出来,实现延长生产时率、提高原油采收率及降低采油生产综合成本的目的,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市场上伪劣酒品消费泛滥的现象有望从根本上得以杜绝。11月28日,由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和上海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酒类真假鉴别展览活动在上海举办,  相似文献   
8.
针对曙光油田超稠油的特点,在原有解堵工艺基础上改进油层解堵剂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超稠油油层解堵处理剂的最佳配方:酸液为5%HF+10%HCI,添加5%的粘土稳定剂以及三元表面活性剂、助排剂、乳化剂、互溶剂和渗透剂,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配方体系能够较好地解除油井的无机物堵塞、有机物堵塞以及稳定粘土矿物。现场应用表明,与未实施同类井对比,注汽压力平均降低1.4MPa,油汽比提高0.09,有效改善了油井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沈文敏 《工业计量》2010,20(5):61-61,63
曙光油田是以稠油及超稠油为主,其中超稠油产量年产规模在140×10^4t左右,视密度890.0—1000.4k.g/m3左右。目前试验室测定密度的依据是GB/T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相似文献   
10.
曙光油田稠油产量的比例逐年增大.高轮次吞吐后,回采水率低,地下存水增多,原油产量下降,套管变形或损坏数量增加,不能实施常规的封隔器隔热措施,使蒸汽吞吐受到限制.采取氮气结合化学助排剂辅助蒸汽吞吐的三元复合助排工艺,实现隔热助排一体化,配合一次泵等辅助措施,为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