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北美加利福尼亚地区良好的露头和北海油田的成功勘探与开发为砂岩侵入体研究提供了范例。砂岩侵入体广泛发育于晚元古代-全新世的多种沉积体系中,以深水环境居多。侵入体岩性以浊积体的中砂岩-细砂岩最为常见,宿主层以泥岩、页岩为主。侵入体系统包括供源砂体、侵入(出)体、宿主层和断裂体系4个构成要素和砂岩脉、砂岩床、砂岩柱、侵出体和复合体5种类型。侵入体外部呈碟状-翼状结构、锥形结构和顶梁复合结构3种类型,侵入体顶部发育丘型变形,内部块状或类层理状,常见侵蚀边、泥岩撕裂屑和各种软变形构造,呈拼图状。侵入体形成条件包括未固结供源砂体、低渗透—非渗透覆盖层、孔隙流体超压和砂体优势通道4部分,地震液化、差异压实、沉积负载、区域构造应力、流体流动是最常见的触发机制。侵入体形成过程包括孔隙流体超压、供源砂体液化、水力压裂与流化、砂体充注和砂体再沉积5个过程。侵入体增加了储层体积,沟通了砂体,可形成侵入型圈闭,还可用于恢复区域古应力场,但也可能导致盖层封闭性破坏和水窜。侵入时间确定、侵入后地质过程以及触发机制确定性等研究面临挑战,多学科交叉、虚拟露头、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技术将是砂岩侵入体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湾东北部上新统的深水沉积砂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气资源,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新目标。为进一步明确该区深水生物气的勘探前景,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和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深水沉积体系平面展布样式和内部结构模式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的密切联系,以及上新统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探讨了生物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孟加拉湾东北部低地温梯度及上新世大规模发育的深水沉积体系为生物气的成藏创造了条件,低地温梯度背景拓宽了生物气生成的深度范围;(2)上新世高速堆积的大型深水沉积体系不仅有利于富含草本植物的有机质远距离搬运,也有利于有机质快速保存,为甲烷菌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3)厚层泥岩夹局部层段发育砂岩(“泥包砂”)的沉积结构有利于孟加拉扇发育自生自储自封堵的“独立”生物气藏,储盖组合包括水道砂岩储层—水道充填/深海泥岩盖层、天然堤砂岩储层—天然堤/深海泥岩盖层、朵叶体砂岩储层—天然堤/深海泥岩盖层、块体搬运沉积砂岩储层—天然堤/深海泥岩盖层等4种类型;(4)宽缓的背斜构造提高了富砂质结构单元中生物气的聚集程度。结论认为,基于孟加拉扇平缓构造背景,识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黏弹性介质精确Zoeppritz方程出发,以黏弹性介质为背景,根据介质的分解理论,利用弱黏弹性近似和相似介质近似推导了黏弹性介质反射系数近似公式,该式分为实部和虚部,在实部中既存在弹性项,也存在黏弹性项,更精确地反映了实际地层介质中波的传播规律。特别地,当品质因子为无穷大、衰减角为零时,该式与以完全弹性介质为背景得到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Aki-Richards近似公式)完全吻合,证明了公式的合理性。最后利用四类AVO模型,采用不同的黏弹性参数对黏弹性介质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Aki-Richards近似公式相比,以黏弹性介质为背景推导出的纵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前人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黏弹性介质中各种波的传播特征和衰减特征,并未对黏弹性介质精确的Zoeppritz方程进行近似,无法用于实际反演;沈章洪等以完全弹性介质为背景,推导了黏弹性介质反射系数近似方程,由于该近似方程的实部为完全弹性项,虚部为黏弹性项,因此也无法用于实际资料。为此,本文以黏弹性介质为背景,推导了黏弹性介质反射系数近似公式,以此为基础,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叠前地震反演,将纵横波速度、密度的反演推广到纵横波速度、密度和地层品质因子(Q值)的联合反演,建立了黏弹性介质近似方程,再根据贝叶斯理论建立反演方程,最终利用共轭梯度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纵横波速度、密度和地层Q值。模型试算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联合反演所得的纵横波速度、密度和Q值进行储层描述,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油气成藏条件早期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浅水陆架区一样,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新生代均处于南海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具有北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与中国东部裂谷断陷盆地类似,属双层或三层结构类型。该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亦与浅水区类似,但陆坡深水区凹陷裂陷更深、沉积充填规模更大,且发育4套烃源岩和3套储盖组合类型,使深水油气运聚成藏有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深水区少井无井、地质资料缺乏的现状,借鉴浅水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并依据跨越深水区地震剖面层序地层,重点对深水油气运聚成藏条件进行了早期预测与综合评价,旨在加快和推进深水油气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