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新型埋管流化床煅烧机的工作原理及影响煅烧机传热的各种因素。分析各操作参数对煅烧机性能的影响,以及新型埋管流化床煅烧机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干燥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加入WTO对干燥产业的影响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从中国干燥产业的实际出发,就产业的战略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作了讨论;同时对干燥产业的发展形势分行业作了预测;最后就发展方向问题提出了10点见解。  相似文献   
3.
自动成栓技术在纯碱输送系统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动成栓密相输送技术的特点及原理,并展望应用于纯碱物料的输送上。  相似文献   
4.
在干燥过程中,工艺气体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工艺的不同,对工艺气体的要求也不同,在一些干燥工程中,需要对800~900℃高温烟气进行除尘,又要使温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而普通的铸铁多管旋风除尘器满足不了这方面的要求。 该高温除尘技术是科技人员根据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知识逐渐摸索出来的,其核心部件采用耐高温的陶瓷旋风子,利用烟气炉的砌筑方法,使高温烟气得到较好的除尘效果,并把温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满足了工艺生产的需求。1  高温烟气除尘器的设计要求 在高温烟气除尘器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 温降不能太…  相似文献   
5.
干燥是精制盐工业生产中的高耗能环节.国内常用精制盐干燥系统的干燥尾气携带部分干燥供给热能,有较高的余热回收价值.文章针对精制盐干燥尾气的性质和振荡流热管的特性,将热管换热器用于精制盐干燥系统的余热回收,提出了两种干燥工艺改造方案,比较了两种方案的特点;在相同工况下对重力热管和振荡流热管的余热回收效果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振荡流热管用于精制盐干燥尾气的余热回收,效果较好;其中,振荡流热管基于其传热性能好、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等特性,避免了重力翅片热管换热器体积大、设备笨重、成本较高等缺点,在精制盐干燥尾气余热回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振荡流热管研究现状及在干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振荡流热管及振荡流热管换热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时振荡流热管换热器用于干燥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激振荡流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利用这种热管研制出的高效换热器完全适用于干燥尾气的余热回收。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一种高新物质分离精制技术,其和传统萃取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操作压力大,萃取时间长,设备要求较高,能耗相对也较大,提取能力小,萃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限制了其应用。采用超声场、电场等物理手段对超临界萃取过程进行强化,可有效提高萃取得率,降低操作压力等,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就这些对超临界CO2萃取过程进行强化的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石英砂在国内需求量的日益增大,石英砂干燥作为玻璃等终端产品的必需工序,其干燥工艺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介绍了四种国内常用的干燥工艺装备,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这四种生产工艺装备的经济性作了比较,提出了设备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干燥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加入WTO对干燥产业的影响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从中国干燥产业的实际出发,就产业的战略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作了讨论;同时对干燥产业的发展形势分行业作了预测;最后就发展方向问题提出了10点见解。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在纳米粉体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用传统的干燥方法干燥纳米粉体时极可能产生团聚结构。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是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孔体积、较低密度和低热导率的块状气凝胶和纳米粉体的重要途径之一。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性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超临界流体干燥的工艺与设备及过程的影响因素,阐述了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超临界流体干燥过程的控制技术及注意点,为进一步加强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拓展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的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