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主产层为中下奥陶统灰岩,储层类型为岩溶缝洞型,岩溶形成期与演化对油气成藏演化起着重要影响.通过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油气成藏期等研究,结合构造、圈闭等成果,认为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具有多期充注成藏特征,其演化过程可概括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油气聚集与改造-海西晚期油气充注与调整改造-喜马拉雅晚期油气充注及再调整";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大规模油气成藏遭受破坏后残存的古油藏,是现今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藏的基础,经历后期的油气充注与调整改造,造就现今奥陶系油气分布的复杂面貌.   相似文献   
2.
<正>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初稿)(以下简称《统一标准》)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一种考虑了概率分布类型的可靠性设计法。在这种设计理论中,极限状态函数的基本变量,如结构构件的抗力、综合荷载效应等均采用随机变量概型来描述,并以这些基本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表达的可靠指标β作为衡量结构可靠度的统一尺度。本文将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北部石炭系盐体塑性形变与油气圈闭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构造 沉积背景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北部石炭系含盐层系主要形成于干旱炎热气候条件,受海平面变化控制的滨岸潮间蒸发泻湖环境,厚度为80~221 m.受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影响,盐体在地史时期曾经历了三次较为明显的塑性流动:第一次发生在早二叠世末期,表现为盐体向南流动了2~2.8 km;第二次发生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盐体向南流动距离为1~2.8 km;第三次发生在晚第三纪末期,盐体向北回流,距离为0.5~1.2 km.因盐体塑性流动形成的构造圈闭类型主要有盐脊背斜、盐丘背斜、盐边向斜等。勘探实践证明,盐脊背斜是主要的含油气构造,盐丘背斜、盐边向斜也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 一、基本概念本文中,荷载效应一词泛指由荷载引起的各种内力及变形(弯矩、剪力、轴向力、变形、裂缝等)。定义1 对目标效应,能产生与实际荷载相等效应的均布荷载,叫做等效均布荷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1999年8月)的有关要求,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推导了其可靠指标计算的一种近似方法,并采用“考虑基本变量概率分布类型的一次二阶矩方法”,对上述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可靠度进行了全面的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作用模式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异常复杂的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研究是当今储层沉积学和储层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前缘领域。塔河油田所处的阿克库勒凸起是在前震旦系变质岩基底上长期发育的一个古隆起,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多期次的构造抬升和海平面变化影响,并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发育了一套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结合塔河油田岩溶作用的基本特点和勘探实践,建立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溶作用的3种基本模式,并分析了岩溶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 前言自1977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建筑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广西区综合设计院、云南省设计院、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浙江省工业建筑设计院、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山东省建筑设计院、西北建筑设计院、北京师范学院等单位共同协作,在全国六大区对办公楼与住宅楼面活荷载进行了调查实测工作。共调查25个城市各种行业  相似文献   
8.
"油气成藏模式"的概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油气成藏模式典型实例的剖析,对同类实例的共性进行了概括和简化,将油气成藏模式归纳为5大类,进而提出了油气成藏模式的新定义。研究认为,油气成藏模式分析的要素包括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条件、动力介质、形成机制和演化历程等,成藏模式应是基于全部要素的复合分析,但各类成藏模式的建立方法和适用范围应与不同的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资料的情况,以4种要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主线,兼顾其他要素,来分别建立盆地级、坳陷级、凹陷级或圈闭级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林忠民 《石油学报》2002,23(3):23-26
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及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塔河油田是在长期发育的古隆起基础上形成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大型油气田.碳酸盐岩形成于开阔-局限海台地环境,由于经历了后期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叠加改造,因而呈现出基质孔渗性低、并受构造和岩溶作用控制的强烈非均质性的岩溶-缝洞型储层特征.塔河岩溶-缝洞型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古岩溶斜坡地带、距风化壳不整合面200m范围内.岩溶残丘、岩溶缝洞、断裂、不整合面和输导层共同构成了塔河油气区复杂的多幕式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0.
塔北地区下石炭统含盐层系的沉积演化及成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北部艾协克—桑塔木地区下石炭统含盐层系的沉积特征,恢复了早石炭世沉积岩相古地理环境,对含盐层系的垂向层序、地化特征、沉积环境和成盐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建立了研究区下石炭统含盐层系的成盐模式。认为该区下石炭统的含盐层系不仅具有良好的储盖配置,而且由于盐体的塑性流动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