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白马庙气田蓬莱镇气藏储层致密 ,孔隙结构复杂 ,非均质性强 ,单井产能低 ,研究储层特征和受控因素 ,加强储层改造方是气藏效益开发的出路。储层精细研究揭示 ,气井产能受沉积相和构造条件控制 ;高、中产井与大而厚、物性好的河口坝、河道砂坝沉积微相有关 ,纵向上具很强的层段性 ,主产层集中在Ⅳ~③、Ⅲ~③两套砂组 ,其钻探成功率分别达 82 %和 10 0 % ;平面上多分布于主体构造和东南鼻状突起 ,二者高、中产能井分别占 30 %和 70 %。在深入的地质研究和储层压裂评层选井的基础上 ,采用多层打开、分层压裂、多层合采的方法可提高气井产能 ,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压裂评层选井的综合配套技术。采用该技术优选出 19口井 ,已实施 5口井全获成功 ,气产量成倍或十几倍增加 ,其中白浅 4 5井气无阻流量高达 18× 10 4m3 /d ,白浅 38井投产 16 5d净增产值 10 0余万元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储集层荧光、油气地化特征以及测试资料分析,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油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介壳灰岩、泥质介壳灰岩以及致密灰岩均含油;不仅介壳灰岩中溶蚀孔和裂缝含油,而且致密灰岩基质孔(微裂隙和晶间孔)也均含油,呈现大面积普遍含油特征,其是油气井低产周期长的主要原因。在大面积普遍含油基础上,来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为川中低幅度无水大安寨段致密灰岩储集层中石油运聚提供了动力,驱动致密灰岩基质孔中分散原油的运移聚集,使得高气油比井分布较多的川中西部构造石油富集程度较高,而川中东部受华蓥山大断裂的影响,断裂普遍断穿大安寨段,导致储集层中的天然气沿断裂运移到大安寨段以上地层富集或者散失,储集层缺乏天然气驱动,导致其油气富集程度不如西部。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位素、色谱—质谱、色谱等技术,系统分析了川西北部地区茅口组油苗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结果表明,川西北部长江沟茅口组油苗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与飞仙关组油苗和天井山拌桶崖泥盆系油砂岩存在明显差别,而与茅口组灰岩抽提物具有相似的组成特征,油苗色谱略呈驼峰,正构烷烃下降,低分子量的正构烷烃已完全消耗;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表明,茅口组油苗与茅口组自身灰岩具有极强的相似特征.根据烃源岩埋藏史和生烃史,认为茅口组油苗是茅口组烃源岩在印支期生烃高峰期的产物,后期随着燕山—喜山期运动的调整遭受了轻微的生物降解,从而形成了现今茅口组油苗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以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龙门山山前带双鱼石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先后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泥盆统观雾山组钻获多口工业气井。随着勘探工作的稳步推进,深入开展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拓展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新部署的线束三维地震、重磁电资料以及ST9等井的实钻成果,解剖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进而分析了该区隐伏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隐伏断裂之下发育大型隐伏构造带,其地层受挤压褶皱变形,发育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以下的海相地层;(2)由南到北(1)号断裂底部滑脱层位由浅变深,从南部的寒武系滑脱,向北部逐渐转换为基底卷入,古生界及其以上地层整体抬升,越向北抬升幅度越大,断裂上下盘之间的位移距离、褶皱幅度也越大,北部相对南部上古生界构造整体抬升约1 500 m;(3)在剑阁以西—广元地区,(1)号断裂东侧整体表现出"三级台阶"的构造格局。结论认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断裂下盘隐伏构造带面积达1 800 km2,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其中观雾山组和栖霞组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好,是川西北深层海相层系天然气勘探拓展寻找新突破的重要领域,具有现实的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5.
��������٪��ϵ���������뿱̽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川西地区侏罗系为一套巨厚陆相红色碎屑岩沉积,不具备生烃能力,但相继发现了一批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侏罗系气藏。按烃类来源,这些侏罗系气藏可分为:以上三叠须五段生油岩为气源的近源型气藏和以须二气藏为气源的远源型次生气藏。前者按储层性质则又可细分为致密型和常规型两亚类气藏。气藏类型制约各自的规模、储量和勘探方法。类型划分明确了该区侏罗系气藏的成因。从形成机制出发,认为以须五段为气源的近源型气藏是川西南部、中部的主要侏罗系气藏,是本区今后寻找大中型浅层气藏的主要方向;并提出了对已知侏罗系气藏的扩大勘探,评价出名山-百丈-大塘铺一带是川西地区寻找近源型气藏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图论的知识提出了Intranet中的一种基于JDBC的可视化Web服务器与数据  相似文献   
7.
川西上三叠统须二段以砂岩层巨厚、致密、非均质性和广布为典型特征,是该区的主要产气层,如何细化这类非均质性较强的储集层,从而提高勘探成功率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以沉积微相、测井相及组合模式为基础,将须二段内部划分出6个中期旋回,并通过井-震对比和地震层序约束,完成了该区须二段中期旋回的精细对比,并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格架内以旋回为单元展开了砂体特征和储层展布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侏罗系原油勘探开发历史悠久,“十二五”期间在致密油地质理论和现代勘探开发工艺等关键技术的指导下,系统开展了攻关研究,取得了多项新进展、新认识。但就目前的认识和勘探开发成效而言,仍处于致密油起步和探索阶段。要实现效益开发主要面临深化理论认识、突破关键技术、加大管理创新、科学有序推进等挑战。基于该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不可预见的国际原油形势,要实现四川盆地侏罗系的效益开发,需加强资源优选,落实“甜点”;突出技术攻关,突破瓶颈;加大管理创新,降本增效;科学合理组织,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划分非均质性较强的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和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储层内流体提供的流动单元信息出发,以邛西须二气藏为例,在同一流动单元内流体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原理的指导下,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交会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邛西须二气藏划分为4个流动单元,分别为北断垒流动单元、南断高流动单元、西翼鼻突流动单元和邛西12井区流动单元。划分结果与生产特征吻合,且此方法能及时检测和评价流动单元的变化,为开发方案的及时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滩相储层特征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为生物颗粒滩储层,目前对该套地层中的滩体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较少。为此,在分析该区栖霞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生物颗粒滩在纵向上的岩相组合、储集空间发育情况和物性特征,探讨滩体的储集性能与储层的平面分布。根据野外露头资料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物性分析结果,认为滩体形成时的古地理背景及经历的成岩作用不同,导致沉积的岩性组合、储集性能和分布差异极大。天井山—矿2井—西北乡一带的浅水高能生物滩位于栖霞组二段的中部,形成于龙门山古断裂上升盘的局部高地,由中—粗晶白云岩、生屑白云岩和云质"豹斑"石灰岩组成,累计厚度为60~90 m,滩体频繁暴露于水体之上,发生混合水云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物性较好,是最有利的储层分布区;通口—水根头、余家沟—曾家山和鱼洞河—旺苍—巴中一带的深水低能生物滩发育于栖二段的顶部,形成于浅缓坡下部的浪基面附近,水体较深,能量较低,储集空间欠发育,为区内差—非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