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乙炔黑吸附化学聚合新工艺制备导电聚苯胺,可保持电导率不变,但转化率和堆密度提高,并明显改善了聚苯胺的颗粒形态和制膜加工性,使由其制备的聚苯胺复合正极膜和固体聚苯胺锂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得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3.
用溶液浇铸法合成了MgCl_2·(PEO)_n,n=4,8,12,16和24系列复合物电解质薄膜。用DSC、TG等热分析和交流复合阻抗法研究了该系列薄膜的结构、离子导电性、吸水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其结构和性能受复合物组成的明显影响。经初步测定,MgC_2-PEO复合物中镁离子迁移数接近零。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聚醚复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新能源的开发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近二十年来,随着电解质材料研究的深入,化学电池不断改进,其中以重量轻、体积小和无污染的全固态高能锂电池最为引人注目。目前通用的一些无机电解质,由于存在各种缺陷,使其在锂电池应用中受到限制。寻找合适的固体电解质成为当前发展高能锂电池  相似文献   
5.
铅蓄电池胶体电解质及其电池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曾在去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电化学会议上摘要发表。作者采用不同的硫酸凝固剂制成胶体电解质,研究了胶体电解质的组成、配比、触变性和导电性能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制约胶体电解质性能的SiO_2胶体颗粒的表面状态如粒径等还没有涉及。编者希望国内从事胶体电解质试验研究的单位能积极撰写或提供这方面的稿件,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它的性能,促进胶体电解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是一种虽为固态但仍具有液体那样能溶解电解质并能传递离子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报道始于1973年,英国的Wright等人首次报道聚氧化乙烯和KSCN的络合物具有离子传导性。随后法国Armand等人进行一系列广泛的研究,提出聚氧化乙烯-碱金属盐络合物(PEOMX)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和良好的成膜性,可以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聚丙烯的发展速度在大品种树脂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世界总产量看,1973年为244万吨,1978年为402万吨,到1983年预计将增至757万吨。当前正是聚丙烯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时期。变革的中心问题是实现简化流程,节省能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应用范围。变革的关键之一是催化剂的改进。从聚丙烯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聚丙烯生产的重要改革往往与催化剂研究的重大突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燃烧法制备锂离子电池LiMn2O4正极材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文胜  刘庆国  杨蕾玲 《电池》2000,30(5):201-203
以硝酸锂、硝酸锰和尿素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并考察了锂和锰的比例、尿素用量、预置炉温、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合成产物的组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物具有纯净的尖晶石结构,均一的颗粒度及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近期国外在聚合物主体材料,第三组分的添加,络合物及电解质薄膜的制备工艺,离子迁移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讨论了以聚醚为基体的复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发展,并简述了此类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发展全固态高能锂蓄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溶液浇铸法合成了聚环氧乙烷-Li 盐复合物 LiClO_4·(PEO)_n 和 LiCF_3SO_3·(PEO)_n。用交流阻抗法、线性极化技术和电位扫描伏安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以热重分析法(TGA)和热变形性能(TMA)测定热化学稳定性和耐热力学性能。对于 LiClO_4·(PEO)_n 体系(n=9—23),σ_(45∶C)>10~(-5)S/cm;σ_(65∶C)>10~(-4)S/cm;LiCF_3SO_4·(PEO)_n 体系(n=9—27),σ_(65∶C)>10~(-5)S/cm,σ_(100∶C)>10~(-4)S/cm.分解电压 E_d>4.5V,热分解温度 T_d>250℃。这类材料可以作为80—120℃工作的全固态高能 Li 蓄电池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