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松辽盆地断陷期火山岩的形成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为有效地指导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综合野外调查和深井钻探资料,从火山岩的旋回特征入手,探讨了构造的幕式演化对火山岩纵向的控制作用,分析了火山岩的成藏条件。认为松辽盆地断陷期火山岩区域上为兴安岭群火山岩的一部分,纵向上可以划分为火石岭组和营城组两套火山岩旋回,它们在岩石类型、化学成分和分布规律上的差异,是断陷期幕式构造演化的反映。火山岩储集条件受岩相控制,丰富的油源,良好的盖层及适当的圈闭条件相匹配,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叠前地震属性在薄互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属三角洲平原沉积,河道广泛发育。河流的频繁改道及多期河道的纵向叠置使扶杨油层的储层呈砂泥岩薄互层复杂的沉积序列,单期河道砂体厚度一般小于5m。近年来利用叠后地震属性预测扶杨油层的储层发育状况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尚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求。随着叠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探索了应用叠前地震属性进行薄互层储层预测的方法。通过对叠前地震属性参数的分析,研究薄互层砂体的AVA/FVA、AVO/FVO变化规律,实现薄互层砂体的定性识别与描述,利用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结果定量预测了薄互层砂体的空间分布。松辽盆地北部GTZ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AVA/FVA、AVO/FVO属性砂体的分布规律与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结果定量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砂体定量预测结果与两口后验井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0%左右。由此表明了叠前地震属性在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预测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乌尔逊凹陷下切谷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育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东部斜坡上南屯组地层中的下切谷,是在区域水进背景下形成,谷内进积、反韵律的充填特点,与经典的同类地质现象迥然不同,同时在区域上也无法简单地用“顺源堆积”来解释,为此在充分分析了它的地震资料和沉积特征基础上,从凹陷的构造演化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翘倾构造成因模式,进一步强调了构造作用在断陷盆地层序的形成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属三角洲平原沉积,河道广泛发育,条带状发育的河道砂体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为此,基于河道砂体的沉积特点,借鉴储层裂缝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了薄互层河道砂体的振幅和频率随方位角的变化(AVA/FVA)规律。首先进行了岩石物理正演数值模拟,发现各向异性对方位角地震反射振幅的影响较大,而储层岩性的变化是影响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然后对测井沉积微相与方位频率各向异性的统计分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积旋回与方位频率各向异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方位频率各向异性发育的区域对应物性较好的河道砂体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
乌尔逊断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乌尔逊断陷盖层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断陷和反转两个阶段断陷期的构造演化具明显的幕式特征,铜钵庙组一大磨拐河组时期主要发育了张性基底断块构造样式,伊敏组时期则以滑脱型构造样式的发育为特色;构造反转发生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断陷西北部的正断层普遍反转,同时全区抬升并遭受剥蚀。研究认为,乌尔逊断陷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演化、油气的运聚、油藏类型及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等明显受构造演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T2断层"假逆"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松辽盆地开展地震勘探以来,T2断层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T2断层的“假逆”现象引起人们的重视却是近年的事情。研究发现,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地震测线与断层走向斜交;二是由于T2断层处的岩性组合特点,在晚白垩世以来的区域挤压背景下在断层附近形成一个岩性过渡带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阻率和声波测井资料估算得到的地层中有机碳含量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可弥补深水沉积体系旋回性不明显的不足,为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提供依据。首先用△lgR法计算了松辽盆地Gu57井青山口组的有机碳含量,然后利用计算出来的有机碳含量曲线的旋回性,在青山口组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旋回和9个四级层序旋回,并进一步划分出水进域和高位域。结果表明基于△lgR值求取有机碳含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分辨能力,能够满足深水沉积层序划分的需要。依据有机碳含量的垂向变化趋势,得出了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时期相对湖平面的升降过程。  相似文献   
8.
应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进行剩余油预测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剩余油分布的预测与描述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的首要任务。如何应用地震技术参与这一研究,既是地震技术进一步向油田开发延伸的需要,也是将来开发地震技术的一个探索方向。以太190区块为例,提出了在地震技术精细建模基础上应用动态分析进行剩余油预测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