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甫沙-克里阳地区位于西昆仑山弧形构造带的东段,是研究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变形特征的关键区域。在详细地面地质调查和钻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最近完成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对甫沙-克里阳地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自南向北由甫沙、柯克亚和固满-合什塔格3排构造带组成,其中甫沙构造带的结构特征在横向上有较大差异;3排构造带变形时间由南向北变新,冲断带表现为“前展式”的变形,同一排构造带的变形存在着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研究区新生代总缩短量为54.5km,缩短率为35.9%;新生代构造变形对研究区的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甫沙构造带的深层构造是下一步最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2.
脆性参数是致密油“三品质”评价中完井品质评价的重要敏感参数之一。采用岩心三轴岩石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基于岩石破裂特征及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能量演化优选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的脆性指数计算方法。首次应用裂缝体积密度计算方法对岩石破裂复杂程度进行了定量表征,表征结果与岩石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呈正相关;与泊松比、峰值应变呈负相关。通过对岩石力学参数各向异性系数C1和C2的分析,认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各向异性更为敏感,两者构建的脆性参数更能体现岩石的脆性特征。基于岩石破裂的能量演化过程,将峰值强度前后能量变化大小与变化速率相结合,构建脆性评价新指标BEC,其与裂缝体积密度及前人提出的脆性评价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以BEC为衡量标准优选出适合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的脆性指数E/μ,该指数与研究区直井试油试采的初周日产液呈正比关系。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水平井水力压裂施工时指示有利压裂层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新生代构造变形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治利  梁瀚  师骏  陈才  王宇 《石油学报》2013,34(1):22-29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地表露头以及钻井数据分析了西昆仑山前克里阳-甫沙构造带东段柯东构造的特征,认为柯东构造为压扭构造,主要发育基底断层,表现为强烈变形的褶皱前翼和宽缓的后翼(顶部)。生长地层揭示克里阳-甫沙断层于上新世逆冲形成柯东单斜(鼻隆),具有卷入翼部旋转的变形机制;后期克里阳-甫沙断层发育突破断层将柯东单斜切割为断块,并导致地表出露一套高陡倒转的地层,这套地层卷入了侏罗系-新生界。柯东构造的深部断块构造变形较弱,使得油气藏得以保存,KD1井显示这类断块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柯东地区最新采集的"宽线+大组合"地震剖面,结合地表露头和钻井资料,以柯东1号构造作为重点,对柯东构造带进行构造解析.新建的构造模型总体表现为由若干倾角不等的逆冲断层构成楔状叠瓦扇,其根部向南延伸收敛在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断层上,叠瓦扇前缘可能收敛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接触界面上,发生滑脱形成薄皮逆冲构造.在逆冲叠瓦断层系统中,多个断块中发育有与断层相关的褶皱,形成了柯东构造带众多的圈闭.  相似文献   
5.
根据模拟实验数据,建立了库车坳陷典型源岩天然气产率和碳同位素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基于探井和人工井(13条地震剖面共230个人工井点)地质数据和今、古地温数据,采用BasinMod软件,分析了各井点成熟度和天然气产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查明了三叠、侏罗系源岩的生烃历史和烃源灶的演化特征,指出,库车坳陷中生界源岩自新近纪以来快速埋藏和成熟,特别是5×106a以来,上新统库车组快速沉积,引起成熟度急剧增高,进入干气阶段,表现为5×106a以来气源灶极高的生气速率,这是库车坳陷形成高效天然气藏的重要原因.库车坳陷的前缘隆起带和克依构造带捕获了同一腐殖型气源灶(T-J)不同阶段生成的天然气;前缘隆起带的牙哈凝析气田主要捕获了生油窗阶段近源生成的天然气,表现为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相对较轻;克拉2气藏主要是晚期(5×106a以来)捕获了镜质体反射率在1.0%~2.5%阶段生成的天然气,表现为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6.
武威盆地石炭-二叠系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环境相似,然而总体勘探程度很低,尤其是北部坳陷,仅开展少量电法和地震勘查,未开展钻探工作,烃源岩发育情况和含油气资源潜力不清。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武威盆地北部坳陷部署实施了武地1井,取全取准了石炭系的烃源岩和储层参数,并获得良好油气显示。本文通过充分利用武地1井等钻井资料结合武威盆地野外地质调查,以测试分析结果为基础,对北部坳陷的烃源岩、储层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致密气勘探潜力,这一认识为下一步北部坳陷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是塔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层系。研究表明,其储集层岩石类型以辫状河河道沉积的岩屑细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储集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含量。克孜勒苏群沉积在古生界风化剥蚀形成的古地形之上,南天山山前乌恰构造带、昆仑山山前乌泊尔构造带和甫沙构造带下白垩统厚度大,且处于有利的沉积相带之上,是扩大白垩系油气勘探成果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
塔西南坳陷西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收缩构造变形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面地质、地震和连续电磁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分层收缩、垂向叠置”的“非俯冲”型收缩构造解释模型,即由于上白垩统—古近系膏盐岩软弱岩层的分隔以及地层垂向能干性的差异,导致浅、中、深层分别发育不同的收缩变形样式,而不存在区域性的具有大位移量的拆离断层在水平方向叠置。浅层盐岩层之上的新生界能干岩层以滑脱褶皱变形为主,表现为近直立对称的长轴背斜与造山带平行排列;中层盐下层中生界及深层盆地基底岩系以韧性收缩变形为主,发育向西昆仑山倾斜的高角度基底卷入逆冲断层。断层上盘形成冲断隆起,下盘发育一系列同向倾斜的次级分支断层,构成楔状叠瓦扇,终止于反冲断层下盘的膏盐岩中。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冲断层可能利用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先存正断层发生反转,并控制了下盘局部构造变形。西昆仑山隆升引起的垂直剪切作用可能是山前冲断带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及先存正断层反转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柯坪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盆地柯坪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O2-3s)为一套厚13.4 m 的夹灰色薄层状或透镜状灰岩的黑色页岩沉积,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0.65%~2.83%,平均为1.63%. 黑色页岩的累计厚度约在11~12 m,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有机质主要源于藻类和疑源类,黑色页岩的等效镜质组反射率值为1.58%~1.61%. 其形成与中奥陶世庙坡期(相当于Caradoc 期)全球性缺氧事件有关,表现为碳同位素明显地正向偏移,推测这一阶段与缺氧事件有关的高丰度源岩在塔里木盆地分布广泛,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段。  相似文献   
10.
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东南部,盆地面积大,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盆地勘探、研究程度较低,目前仅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和少量的重磁电普查及二维地震工作,对盆地总体构造格架认识不清。本文利用CEMP测线结合重力、电磁、地震等资料,重新对武威盆地进行构造单元划分。CEMP测线数据资料采集使用V5-2000系列电法仪器,并经过资料预处理和测线剖面反演来进行处理解释。通过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剖面证实了中部坳陷的存在,结合武威盆地的断裂体系,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为一级构造单元有北部坳陷、哈拉敖包隆起、中部坳陷、翟家隆起、南部坳陷,二级构造单元有北部坳陷的儿马湖凹陷、头道湖凹陷和巴彦都冷西凸起等,南部坳陷的大靖凹陷、赵家井东凸起和中卫凹陷等,中部坳陷的陈家圈凹陷和冰草湖凹陷等。其中,冰草湖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为武威盆地油气进一步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