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推导有耗介质中Maxwell方程差分格式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中主要参数的取值原则。对总场边界条件进行了改进,使入射波的泄漏很小,且不用对总场区的4个角点单独处理。讨论了简便的PML条件,避免了Berenger完全匹配层中场分裂过程。采用文中所介绍的方法,对地下有耗介质的理论模型进行了FDTD正演模拟,模拟结果可以反映地下有耗介质的有用信息,验证了该模拟技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流域化梯级电站开发,流域水库地震系统已逐渐替代单电站水库地震台网建设运行,其具有大范围高精度测震、经济节约、集成高效、集中运行管理、成果信息共享等优势特点。根据雅砻江台网建成投运以来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家有关要求,主要阐述保障台网运行质量过程中存在的客观困难及主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震计的参数是进行地震波形反演、地震震级确定的基本资料,其性能指标影响着地震数据产出的质量。地震计标定时,初始点位置的选取直接影响对仪器性能好坏的判断。本文以某水库地震监测台网中1个台站标定为例,通过检验和测定地震计标定过程中通频带平坦程度、三分向幅度响应一致性、频带范围、周期阻尼等参数,详细讨论了标定过程中起始点位置的选择原则及影响周期、阻尼计算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道桥施工工程也在发生新的变革,钻孔灌桩技术凭借其自身的适用性强、经济成本低及施工过程简单等优势,已广泛性的应用于道桥施工的过程中.但是在这些优势存在的同时,钻孔灌桩技术由于施工条件的差异性等,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及安全事故现象的发生.因此,在道桥施工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充分把握好该技术,以避免不必要现象的出现.本文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对钻孔灌桩技术在道桥施工中的应用展开相关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孔间电磁波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层析成像)技术根据不同介质对电磁波吸收存在差异达到精确探测地质体的目的。正演是孔间电磁波CT技术的基础,但业内对电磁波CT正演方法的系统研究较少,缺少自主开发的正演模型构建软件。通过阐述孔间电磁波CT技术的原理,推导了正演模型的计算公式,并基于电磁波直射线传播理论和连续模型离散化处理方法开发了正演模型软件,最后,对此软件构建的几种典型的溶洞正演模型进行反演,验证了该正演软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强震监测是大坝监测的重要内容,受地形地貌、场地条件和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大坝在强震动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响应特征。选用Seismosignal软件对监测记录数据进行预处理(数据波形错点剔除、基线校正、滤波去噪)和常规处理(数字积分和频谱计算),将处理得到的参数(加速度峰值、振幅谱峰值)与大坝高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高程的增加,加速度峰值和傅里叶谱峰值放大系数逐渐增加,具有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坝顶放大效应明显,同时说明强震动引起的高程反应效应随高程的增加而逐渐增加;②3个方向上,加速度傅里叶谱幅值主频率主要集中在1.5~6.5 Hz频带范围内,而对其他频带起到滤波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大坝安全评价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介绍在简化的双曲型时距曲线方程中应用射线平均速度计算多层介质地震反射波旅行时的方法与效果。地震反射波时距方程的估计精度对地震勘探记录的动校正及偏移成像质量的影响很大。本文提出利用射线平均速度计算反射波旅行时的方法,并用于多层介质中层状均匀各向同性模型和层状弱各向异性模型中计算反射波旅行时。通过对比这两种模型中用射线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平均速度,以及非双曲线时距方程计算的反射波旅行时与其理论值的误差,认为在炮检距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在双曲时距方程中引入射线平均速度,可以比较更精确的计算出反射波旅行时。  相似文献   
8.
电磁波层析成像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程勘探过程中,由于地表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地质勘探资料较少的区域进行物探工作时,对可能是由于岩性变化引起的物探异常应采用多种探测手段、根据多种参数的探测结果,才能对其岩性、构造及至地质地球物理环境作出正确的推断解释。通过实际应用,对岩溶勘查中由于泥质岩性引起的电磁波吸收异常,辅以大功率声波层析成像可进行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9.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温度或外来强震的影响均可能产生裂缝[1],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案设计是否合理有赖于对混凝土裂缝的深度、宽度及其变化趋势的准确测定。本文结合四川某水库大坝混凝土裂缝检测及灌后质量评价,探讨声波穿透及钻孔录像在混凝土裂缝检测及灌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须建专用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其台址勘选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台网的整体监测能力。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地震台网台址的勘选工作,通过勘选规划、实地勘选、噪声测试和台址处理4个阶段的循环控制,最终确定台网7个拟建野外台站台址信息;勘选后的台网监测能力满足行业规范要求,台网布局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