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推导出水泥恒温水化反应速率方程,得出利用水泥水化度α表达的水化反应速率方程;然后联合运用两种试验方法测定水泥恒温(20℃±1℃)养护水化的累计水化反应热,进而推导计算出水化反应速率随水化程度的变化曲线。最后,根据曲线的发展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函数拟合计算,从而提出吻合度较高的Extended Freundlich模型,并计算出Extended Freundlich模型与测试结果的相关系数r高达0.98682,得出Extended Freundlich模型比较适合评价水泥恒温水化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李占印  董继红 《粉煤灰》2007,19(4):9-10,14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降低温度应力的关键是降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热,所以研究掺硅灰、磨细矿渣、粉煤灰、膨胀剂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放热行为十分重要.首先在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基础上,采用微积分理论推导出水泥基胶凝材料恒温水化放热过程的统一表达式;然后用溶解法测试掺硅灰、矿粉、粉煤灰、膨胀剂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加掺合料胶凝材料的水化放热行为.  相似文献   
3.
针对住宅区混凝土的能耗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与其它轻质建材建造的房屋相比较,发现密度较大的混凝土建筑节能显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明显减少,因此可以认为混凝土是对环境负荷最小的建材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膨胀剂对50~100MPa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胀缩、抗裂等性能的影响,来探讨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补偿收缩作用,并介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吕金环  鲁统卫  周泳  李占印 《混凝土》2005,(4):47-48,63
由分子设计的原则,从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和引入官能团入手,对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进行了系统合成。与亚硫酸氢钠做磺化剂所得减水剂比较,改性后减水剂的减水率及混凝土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董继红  李占印 《粉煤灰》2010,22(6):18-20
通过调整粉煤灰-水泥体系中的粉煤灰掺量,参照国家标准GB/T12959-2008《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中的溶解热法测试体系在恒温(20±1℃)条件下各龄期的水化放热量。分析粉煤灰对体系水化放热量的影响表明,粉煤灰-水泥体及系水化放热模型可以采用统一表达式:粉煤灰的水化放热量,等于某时刻粉煤灰与水泥水化放热量的比值系数乘以粉煤灰的掺量再乘以水泥恒温水化放热统一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掺增韧剂和纤维进行改性的环氧砂浆抗压、抗弯、抗拉、粘结及弹性模量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聚硫橡胶和纤维对环氧砂浆进行复合改性,有较好的增韧、抗裂效果;同时,对环氧胶料的固化时间、力学性能、变形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纤维对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以及聚丙烯纤维和膨胀剂复合配制的混凝土性能研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聚丙烯纤维和膨胀剂复合配制的抗裂防渗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自己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水泥水化放热行为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化反应动力学理论,推导不同养护温度条件下水泥水化放热统一模型的表达式,结果显示:活化能决定了水泥水化反应的温度敏感性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养护温度的关系.根据GB/T12959—2008《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中的溶解热法测定了水泥在20,30,40,50,60℃恒温条件下养护1,3,7,28 d龄期的水化热值,结果表明水泥水化热的温度效应与所推导的统一模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按照溶解热法测试基准水泥在恒温养护条件下的水化热,根据监测的水化热数据特征,分别按照双曲函数表达式、幂函数表达式、复合指数表达式和对数函数表达式拟合试验数据,根据相关系数以及函数表达式的外延值评价拟合函数的吻合度和适用范围。最后,提出基于活化能和等效时间的复合指数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升对水泥水化放热规律的影响,并推导出其离散模型,方便表达式在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差分法解析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