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工业技术   17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分析了三次脉冲法电力电缆故障测试原理及组成,利用案例分析法证实三次脉冲测试方法现场测试的有效性。探讨了三次脉冲法电力电缆故障测试中脉冲宽度、工作电压的选择及低频振荡等问题。得出了近端故障测试宜采用0.1μs、0.2μs脉冲宽度,远端故障测试宜采用1μs、2μs脉冲宽度的结论。为保证故障点充分击穿,所加的冲击高压的幅度一定要高,如果故障点无法击穿,宜先采用冲闪法,使故障点"降阻"后进行测试。通过延迟三次脉冲发送时间或调整电容器电容量可避开低频振荡对测试的影响。该方法对快速定位电力电缆故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研究了富氧燃烧技术对梭式窑烧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浓度从21%-30%的逐渐增加,CO总浓度和NO总浓度都先明显下降,后缓慢上升;节能效果在初始段较为明显,而后效果不明显;而实际烟气量与氧浓度成反比,与过剩空气系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使用的增强纤维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霖 《材料导报》1993,(3):70-74
重点介绍了碳纤维、粘胶纤维基碳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基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沥青碳纤维、陶瓷氧化物纤维、碳化硅纤维、高强度高模量有机纤维的开发、生产、应用现状与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5.
6.
1 前言我国在1947~1954年建设横滨港大型栈桥时,首次将钢材用于构筑物建设。1953年在建设盐釜港LST栈桥时第一次使用与现在一样的钢管桩。当时是把φ500mm和φ300mm的钢管桩作为大径桩而采用的,大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1955年后,日本步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同时也出现了建设高峰,随之,钢管桩相继被应用于桥梁建设。1962年在琵琶湖大桥建设工程中,应用φ1500mm的大口径钢管桩制作了一种新型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色织亚麻金线提花织物的特点,介绍了在生产实践中采用低张力络筒和低速度整经等工艺技术,开发出的产品滑爽、挺括、透气,立体感强,是一种良好的装饰和服装用纺织流行面料。  相似文献   
8.
简要分析了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从陶瓷工艺角度着重讨论了燃料特性、过剩空气系数、一次风率、二次风率、燃烧温度以及烟气停留时间等若干因素对NOx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发展的Sachs法研究模拟轧辊中的残余应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助柏  齐作玉 《钢铁》1995,30(9):37-43
对不同辊型,尺寸,材料与加工处理方法的模拟冷轧辊进行了内剥层试验研究,求出了原辊和打中心孔或扩孔后辊内残余应力分布曲线,提出了虚拟打孔法和虚拟剥层法,解决了实心辊中心和空心辊内表层的残余应力的精确测量问题,丰富了Sachs内剥层法的内容,机械法打中心孔,热处理前打中心孔,空心辊表淬前改变温度场的方法可降低残余应力值,后者降低残余应力的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