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递构造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地表水系来间接实现的,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不同类型的传递构造带,表现出对地表水流域的不同控制作用.这些受传递构造带控制的水系往往在传递构造带的凹陷内汇集并影响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扇状砂体的发育.这些扇状砂体由于靠近凹陷内部的生油岩系,或受传递断层的持续作用将其与生油岩系连通,而成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场所,最终,在传递构造带内同时期形成的各种圈闭中聚集成,所以,传递构造带常常是油气的富集带.  相似文献   
2.
通过剖面测制、室内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对西大岗露头区核桃园组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该套地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同时发现,核二段中亚段与上亚段的接触界面为沉积环境突变界面,该界面之下主要为三角洲沉积,界面之上突变为深湖-半深湖相沉积,具有明显的"跳相"现象.另外,通过X衍射及微量元素分析,发现上述接触界面富含沉积型黄铁矿.综合以上研究认为,核二段中亚段与上亚段的接触界面属裂离不整合性质,可能系北东向控盆断裂——曲洼断裂强烈的伸展作用所造成,由此造成了接触界面上下沉积环境的突变,裂离不整合面是这一沉积构造环境转变的物质表现.这一认识不仅对于陆相沉积盆地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南阳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埕东断层是济阳坳陷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控盆断裂.通过精细解译济阳坳陷埕东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相干分析技术,对埕东断层的构造特征、断层性质、演化过程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埕东断层为一条特征明显的走滑断层,据其构造特征可将埕东断层分为南段(F1)和北段(F2)两部分.南段(F1)为埕东断层的主体,表现出明显的"海豚效应";F2断层由一组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左阶羽状雁列带组成.埕东断裂的演化历史可划分为Ek-Es4期、Es3-Es2下期、Es2上-Ed期和Ng-Nm期4个时期.不同时期的区域构造环境,控制着埕东断层的形成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华北板块太原组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中夹有大量黑色层状、似层状、团块状和条带状的硅质岩,对其成因尚有较大争议。为了探讨其成因,选择焦作地区太原组硅质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层位和形态的硅质岩样品,采用岩石薄片观察、电镜扫描、能谱分析、XRD分析、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太原组硅质岩的矿物成分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硅质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蛋白石,并普遍含有玉燧、微晶石英和方解石,在底部层状硅质岩中还见有大量的叶腊石;硅质岩中的硅质矿物是SiO2对方解石的交代作用形成的,方解石是未被硅质完全交代的残留矿物,叶腊石是由体系外部提供的活性Si与岩浆岩碎屑水解提供的活性Al在微裂隙中经过合成作用形成的。研究结果为华北板块太原组硅质岩的成因提供了矿物学方面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5.
合肥盆地盆缘刘老碑组烃源岩特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刘老碑组在合肥盆地周围的露头和钻井资料,通过地层特征、有机地化指标和岩相古地理的综合分析,认为刘老碑组有机质丰度达到烃源岩的要求,母质类型为Ι型干酪根,烃类转化率高,而且泥岩厚度大,总生烃量也大;虽然有机质已经过成熟,但完全可以生气,即处于热裂解成凝析油-湿气阶段,因此提出刘老碑组可作为合肥盆地的气源岩。此外,依据地层和盆地内的地球物理资料,推测合肥盆地内部可能存在刘老碑组,这为合肥盆地寻找天然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乌伦古坳陷东北侧油苗地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坳陷尚没有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缺失准噶尔盆地普遍具有的二叠系生油岩,被认为是其主要原因,尽管乌伦古坳陷的基底石炭系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潜在烃源岩,但能否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油气源,仍有疑问。在乌伦古坳陷东北侧地表露头上,发现了固体沥青油苗,油苗呈侵染状、火焰状和树枝状,侵入第四系土黄色未固结的沙土沉积物和花岗岩风化壳中。利用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干酪根碳同位素和甾烷、萜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确认了油苗的存在,并与研究区烃源岩和已发现原油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油苗中有机碳含量高,具有典型的煤成油碳同位素比值,油源为油苗分布区的石炭系黑色泥岩;与准东地区以二叠系、中—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为烃源岩的原油差异较大,而与石炭系原油具有较好的类比性。根据区域构造分析,乌伦古坳陷所在区域的基底是中亚巨型复合造山系的一部分,与油苗所在位置石炭系的组成和构造特征相似,因此,油苗的发现及研究,不仅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坳陷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台区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原理,建立了华北地台区下-中侏罗统的地层划分对比格架,并分别编制了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图。由于印支运动末期华北地台区整体抬升,下侏罗统的沉积范围与上三叠统相比明显缩小。中侏罗统在华北地台区沉积范围较下侏罗统明显加大,除鄂尔多斯盆地、南华北地区外,在渤海湾盆地也出现较多的中侏罗统沉积。下侏罗统的沉积中心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在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范围较下侏罗统明显扩大,沉积中心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南华北地区下侏罗统沉积区主要分布于合肥盆地和济源盆地,中侏罗统在南华北地区的沉积盆地增多,除合肥盆地、济源盆地外,在黄口、周口、义马等盆地也发育了部分沉积,并且均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的联合控制。在渤海湾盆地下侏罗统仅北部有少量沉积,中侏罗统盆地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济阳坳陷区、临清坳陷区、黄骅坳陷区均出现了大面积的沉积区。  相似文献   
8.
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的过渡阶段,盆地性质属于内裂谷盆地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过渡类型,对于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极其有利。该套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6.46%,有机质类型为I型,Ro(2%~3.5%)与Tmax(500~600℃)反映的成熟度已进入过成熟早期乃至晚期阶段。生物标志物反映该套烃源岩在强还原高盐度的环境中形成,生源为菌藻类低等生物,其演化程度处于生油阶段。两类有机地化指标反映的成熟度差异,可能是各自代表的有机质不同。Ro和Tmax主要反映烃源岩主体的成熟度,而生物标志物可能主要反映岩石包体有机质的成熟度。综合研究认为,该套烃源岩不仅处于生气高峰期,并具有生油的可能。该套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合肥盆地勘探下古生界天然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豫西南地区晚白垩世由北向南依次发育有桑坪盆地、夏馆盆地、西峡盆地、滔河盆地和李官桥盆地,呈北西向雁行式排列.通过分析控盆断裂特征,发现晚白垩世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自相似性,分维值为1.2283,相关系数为0.999,这一分形特征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晚白垩世秦岭造山带一级和二级活动在豫西南地区产状发生变化,产生具有分形特征的右行右阶羽状断裂的结果.由控盆断裂控制的晚白垩世盆地在形态上和沉积特征上都具有自相似特征,在盆地形态上,无论是单个小盆地,还是小盆地群的整体,都具有西部较窄、东部撒开的特点:在沉积特征上,无论是单个小盆地,还是小盆地群的整体,沉积中心平行并靠近于南部主控断裂,由西向东,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沉积相逐渐由冲积扇相到曲流河相或滨浅湖相.这一认识对于分析晚白垩世盆地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该时期秦岭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性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华北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难题,在油气地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大量踏勘和岩心观察,利用实验室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残余TOC测定、热解分析和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方法,对豫西地区C—P烃源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期解决豫西地区煤系地层厚度大但尚无油气藏发现的问题。研究发现:烃源岩类型包括炭质泥岩、生物碎屑灰岩、煤岩和暗色泥岩等烃源岩,分别受控于该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地层从下向上表现为1个规模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太原组沉积中期为最大海侵时期,对应的烃源岩应为原始条件下最好的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生烃潜量极低,远低于良好烃源岩标准,依据残余有机指标评价为差烃源岩或非烃源岩;烃源岩生烃潜量低且倒挂的现象主要由过高热演化程度、大量断裂发育以及不同岩性的CH4吸附能力差异导致。对于整个豫西地区油气勘探而言,保存条件极好或者受区域热事件影响较低的地区可能为潜在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