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工业技术   209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催化裂化装置(FCCU)沉降器内结焦物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将结焦物划分为软焦和硬焦。焦的硬度与油气液滴和催化剂颗粒的沉积过程有关,尤其是结焦部位的油气流动方式和催化剂颗粒的运动状态,决定着未汽化的重质油组分液滴和催化剂颗粒的沉积形式和沉积物的构成,从而影响着焦的软硬程度。软焦是催化剂颗粒或油气在油气静止空间以自由沉降和扩散方式堆积在器壁表面而产生的结焦,形成的焦块松散,易粉碎,含催化剂比较多,颗粒粒径比较大,是一种堆积型结焦;而硬焦是油气液滴和细小催化剂颗粒在油气流动状态下,在器壁表面的附面层内以沉积方式粘附在器壁表面形成的结焦,焦块质地坚硬,含催化剂比较少。颗粒粒径细小,足沉积型结焦。还有相当一部分结焦物介于软焦和硬焦之间。  相似文献   
2.
PX型高效旋风分离器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对PV型旋风分离器气固流动特性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几处影响细粉分离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进气口倾斜、排气管切口及排尘口加防返混锥等结构改进措施.在φ300mm实验室模型试验台上,通过大量对比试验,开发出了一种比现有PV型性能更优良的新一代高效旋风分离器-PX型旋风分离器.实验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PX型比PV型效率提高0.2~1.1个百分点,压力降降低10%~15%.  相似文献   
3.
催化裂化沉降器多臂式旋流快分系统封闭罩内的流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智能型五孔探针对催化裂化沉降器内多臂式旋流分离系统封闭罩内的气体流场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罩内流场为轴对称的三维湍流场,在旋流头喷出口处径向速度较大,呈短路流现象。根据流场测试结果,建立了三维气流速度分布的无因次计算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石油焦及其气化余焦的燃烧和流化特性,自建了冷态实验装置。以石英砂颗粒作为固体物料,常温空气为流化介质,在烧焦管内表观气速为3.07~6.63 m/s,颗粒循环强度为24.7~154.2 kg/(m2.s)的条件下,采用DDY型差压变送器和脉冲磷光颗粒示踪法分别测量了烧焦管内的床层轴向平均固含率分布和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表观气速为3.96 m/s时,随着颗粒循环强度的提高,烧焦管相同高度处平均固含率分布增大;当颗粒循环强度为106.5 kg/(m2.s)时,随着烧焦管内表观气速的提高,烧焦管整个高度上的平均固含率分布减小。烧焦管内颗粒的扩散由弥散颗粒扩散和颗粒团扩散组成。建立了烧焦管内床层轴向平均固含率关联式及颗粒的轴向扩散模型,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5.
排气管偏置对PV型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Ф300mm、标准PV型旋风分离器为基准模型进行冷态对比实验,研究了排气管与筒体轴线偏心布置对PV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管偏置是进一步提高PV型旋风分离器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适当的偏心矩和偏置方位下,不仅能降低压降,还可以显著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6.
杜彩虹  宋健斐  魏耀东  时铭显 《化工学报》2007,58(12):3033-3035
对180°矩形弯管内的湍流流场用智能型五孔球探针进行了测量,同时采用FLUENT 6.2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流场测量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80°矩形弯管由于流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导致了弯管内压力分布的变化,使弯管内切向速度发生变化。切向速度在流体开始旋转0°~60°区间内侧的速度增大、压力减小,外侧的速度降低、压力增大;当转过60°截面后,外侧的速度增大、压力减小,内侧的速度降低、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7.
借鉴气液环流的理论,提出了气固多段环流的设想.以空气和FCC催化剂为介质,在内环表观气速为0.089~0.424 m/s、外环表观气速为0.04~0.08 m/s的范围内,在一套两段气固环流反应器内系统研究了两段环流反应器内颗粒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和气固传质特性.发现反应器平均颗粒密度随着内环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减小,随外环表观气速的增加变化不大.一段、二段环流速度随着内环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外环表观气速的增加略有减小.环流反应器汽提效率随内环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外环表观气速的增加略有减小,两段环流反应器的汽提效率大于单段环流反应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五孔球探针测量了EPVC一Ⅱ型旋风管的流场,研究了分离空间高度、排尘结构形式对流场的影响,发现了排尘口处的旋流屏蔽现象,确定了适宜的结构尺寸并回归得到切向速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对重整脱水塔操作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脱水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塔顶油水分离罐中液滴聚并能力不足,造成塔内水的累积,由塔板泄漏引起的,并非是塔板效率低所造成的,但塔板效率对于脱水塔操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中就脱水塔设计和施工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PCC升降式反应器的两种新式进料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CC riser feedstock injection zone, two novel feedstock injection structures are put forward. By investigating three flow parameters in the feedstock injection zone under the three different structures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novel No. 1, No. 2 structures): the local density, the particle backmixng ratio, and the jet eigen-concentration, the flow feature under three structures were obta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low features under both proposed structures are obviously improved comparing with those under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flector-structured No. 2 is more desirable than that of No.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