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1.
华庆地区位于长7源岩的发育区,油源充足,成藏条件有利,区内也发现许多高产富集区,但该区油的分布不均,局部高孔高渗带测试产大水,如白241等井。根据大量钻测井、试油试采以及储层荧光等分析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华庆地区长8油藏局部油水分布复杂的原因,指出长8油藏局部高孔高渗带出水的原因是长7源岩与储层之间存在泥岩隔层,它阻碍源岩生成的油往下运移到长8储层,源岩与储层之间的输导层控制了该区长8储层的含油性。该认识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1砂组储层孔隙中普遍见沥青,油水关系十分复杂。通过对储层抽提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结合含沥青岩心洗油前后储层物性对比实验和储层显微荧光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区储层沥青的成因及其对储层物性和油气运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层沥青与原油成因不同,沥青成熟度低,且具有强烈生物降解特征。通过洗油实验,含沥青较多的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增加,且后期油主要分布在沥青充填后的残余孔隙中,指出沥青对储层物性和后期油气的运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长81储层存在两期成藏,时间分别在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末。早期成藏的成熟度较低的原油遭强烈生物降解形成沥青,与绿泥石和铁方解石一起充填在储层孔隙中,使储层变得更为致密,源岩后期生成的成熟原油只能进入被沥青等充填后的残余孔中或进入沥青少的储层孔隙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3.
扎哈泉凹陷烃源岩特征及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哈泉凹陷周缘已发现昆北、乌南等大量油气藏,但其油源层位和凹陷源岩生烃能力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开展烃源岩展布、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研究,指出扎哈泉凹陷烃源岩分布范围从E1+2到N12具有东移或北移的特征。E13和E23烃源岩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均较高,按照青海油田分类标准,达到好-较好烃源岩标准;N1和N12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低,生烃能力较差。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达90%以上,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通过一维数值模拟,认为目前E13和E23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N1和N12烃源岩处于未-低成熟阶段;E13和E23烃源岩生烃能力较强,可为周缘构造提供丰富的油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