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亚TT地区构造落实程度低,山地逆冲推覆构造精确地震成像困难,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勘探进展.在正演模拟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影响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表层静校正、子波匹配、速度分析与成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展示了连续速度静校正方法、精细速度分析与限制频带剩余速度分析的应用成果,初步形成了针对西亚TT地区逆冲推覆带进行成像的有效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共同起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对于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最终提高剖面成像质量都是很有用的工具,一般在共偏移距道集中进行。其实现方法有多种,如等价偏移距方法(equivalent offset migration,Bancroft et al,1994)、DMO PSI(prestack imaging)方法(Gardner,1986)和非成像的炮集偏移(non-imaging shot-record migration,Berryhill,1996)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用一个新定义的偏移距替代原来的偏移距。在每一种方法中,成像过程都归结为以新偏移距定义的共反射点双曲线型时-距关系上的动校正。本文中,我们证明了不同方法的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有其共同起点--双平方根算子,说明它们在原理上是等价的;最后我们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的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于多分量地震勘探,由于介质中纵、横波的耦合作用,多波角道集存在能量串扰和低波数噪声干扰等问题。针对横波Poynting矢量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应力串扰问题,基于解耦延拓方程及伪横波应力构建方法,对质点振动速度和应力进行解耦,实现了无能量串扰的纵波和横波Poynting矢量构建;在基于Poynting矢量提取PP波反射角和PS波反射角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弹性逆时偏移的PP波和PS波角道集提取方法;针对PP波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存在的低波数噪声干扰问题,提出了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角度衰减叠加策略,提高了偏移成像精度。应用模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三维TTI介质倾斜对称轴与观测坐标系之间的几何关系,经坐标旋转,可以将其近似看成三维VTI介质,故适用于VTI介质的波场分解方法就可以应用于TTI介质。为此,从三维各向异性弹性波动方程出发,通过求解Christoffel方程的特征向量,构建了三维VTI介质的波场分解算子;再利用坐标旋转推导了三维TTI介质的波场分解算子;最后通过泊松方程实现三维TTI介质的弹性波场分解。引入改进的快速算法,避免了直接求解泊松方程。推导的分解算子考虑了随空间变化的弹性参数和倾斜对称轴,可适用于复杂的三维TTI介质模型。当各向异性参数以及对称轴倾角都为零时,该算子可以退化为各向同性的形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TTI介质波场分解算子比各向同性或VTI介质算子能得到更精确的分离结果,可高效实现三维各向异性矢量弹性波场分解。  相似文献   
5.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从三维声波方程出发,通过引入参考速度,推导出折射项和绕射项方程,并对绕射项进行优化展开,得到适应任意变速情况下的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程及其差分格式;讨论了有限差分法的误差补偿、波场成像条件;基于波场传播的线性叠加原理,在一定成像条件下,提出了把地面地震记录、VSP记录及井间地震记录偏移到同一成像空间的完整的地震地像方法--立体地震成像。立体地震成像实质是:地面地震数据、VSP数据及井中反射地震数据的成像过程可以统一成一个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过程,同时,每种数据的成像结果也可以单独输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在立体地震成像过程中,每一种观测方式对目标地质体的照明范围不同,它们对目标地质体的成像互为补充与加强,使得目标地质体的成像更加精细。  相似文献   
6.
沙漠山地地区地震资料成像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地表多以沙漠覆盖,沙丘与沙山较发育,油气聚集区多分布于山地陡构造部位,这类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复杂地表与复杂构造导致地震资料精确成像的处理难度非常大,主要表现为:大沙丘静校正问题严重,地震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速度场横向变化剧烈,复杂构造精确成像难度大.基于此类问题的复杂性,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思路和处理措施,在处理技术关键点上多下功夫,如沙漠静校正处理技术、沙漠区叠前去噪技术、山地复杂构造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等;同时重视基础处理工作,如精细速度分析和精细初至切除等;最后,结合地震解释人员意见,利用地质背景知识开展速度建模工作,经过优化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参数,最终得到一个较好的成像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属于双复杂地区,为减小固定基准面在地震资料静校正中引起的误差,时间域的地震资料处理常在浮动基准面上进行.对比平均静校正量浮动基准面、高程浮动基准面和固定基准面对地层反射波自激自收时间的影响,指出在地表起伏较大、低降速层较厚的黄土塬地区,高程浮动基准面可以更好地降低地表高程剧变及较厚低速层对地震...  相似文献   
8.
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在西部复杂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校正技术在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中至关重要。在中国西部地区,地表起伏剧烈,表层低速带横向速度变化较大,静校正问题严重。传统的野外静校正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准近地表速度模型和静校正量。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通过非线性算法反演出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求出准确的静校正量。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包括射线追踪和联立迭代重构法反演。通过在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的实际应用,明显改善了地震叠加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