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74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油,水二相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正确模拟油藏中流体流动的动态过程,必须考虑由于注水和开采而引起的多相流体的流动、应力状态的变化和储集层变形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但由于这种问题的控制方程是三维非线性耦合方程,因此,很难模拟这种耦合作用。利用广义的Biot理论建立了一个完全耦合的数学模型,它描述可变形油藏中岩石变形和油水流动的这种相互作用。模型中假设岩石骨架具有弹塑性特性,流体是可压缩的。以岩石骨架位移和油水压力为未知变量所建立的控制方程,包括岩石骨架的平衡方程和流体(油、水)的连续性方程。所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在石油工程,特别是在油藏数值模拟中有广泛的应用。参8(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2.
苏联自1976年起实行测定岩石坚固性系数的国家标准,它是用仪捣碎岩石样品来测定的。苏联《矿山杂志》1979年指出,国标21153.1—75必须修正,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仪器夯捣垫底的可让性对  相似文献   
3.
矿岩粉碎全过程能耗-粒度关系的连续损伤理论研究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毅  徐小荷 《金属学报》1990,26(3):81-84
本文从连续损伤理论的观点出发,将矿岩粉碎过程描述为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矿岩颗粒内部微缺陷(损伤)演化和繁衍的过程。导出了粉碎能耗与产品粒度分布的理论表达式。该式包含了所有传统的理论,同时较传统的能量分配观点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际应用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趋势两个角度出发,简述了当前采矿领域计算机应用和研制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并借鉴于其它领域计算机应用的经验,指出了推进领域信息管理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研究和开发采矿领域计算机通用应用和开发平台的设想,并就其研究和开发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岩石变形和破裂的损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损伤力学的基本观点,以岩石中缺陷呈泊松分布,分析了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形成所得到的方程式,可以较好地描述全过程曲线,所需参数也容易实际测出。  相似文献   
6.
7.
45R牙轮钻的提升行走控制组件是用来控制双定子电动机转速的插件。南芬露天矿5号牙轮钻机的这个组件,1975年秋天在工作中毁坏,致使钻机瘫痪。1976年10月我们用自己设计安装的组件,代替原来进口的组件。它有线路简单和工作可靠的优点,将原来76个元件减少到24个元件,省去了可控硅、脉冲变压器、单结晶体管等主要元件各两个。进口的提升行走控制组件,是由差动放大,  相似文献   
8.
本钢南芬露天铁矿自潜孔钻机正式投产以来,一直使用镶嵌着硬质合金柱齿的球墨铸铁钻头。到目前为止,使用过的废钻头积累了七千多个。今后每年将以六千个左右的速度继续积累。实际上,这些废钻头上的合金柱齿约有1/3基本上完好,可以直接重新使用;其余2/3的绝大部分,稍经修磨也可以重新使用;剩下的钻头体,也可以作为重新铸造的原料。合金柱齿是利用过盈配合嵌在钻头体上的,用什么办法能够把它取出来呢?眼见堆积如山的废钻头,矿山工人无不焦急万分,它不仅积压着一大笔资金,更是白白地浪费了稀缺  相似文献   
9.
10.
坚硬顶板下煤柱岩爆的尖点突变理论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徐曾和  徐小荷 《煤炭学报》1995,20(5):485-491
用尖点突变模型对坚硬顶板下煤柱岩爆非稳定机制的讨论,给出了岩爆发生准则,岩爆时的顶板突跳和能量释放量,讨论了影响岩爆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岩爆发生的前兆规律与过程,提出了可临测的前兆信息。这种既研究准则、又研究前兆与过程的方法,是防治岩爆的更为实际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