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HTI)模型研究裂缝性油气藏,P波振幅随炮检距和方位角变化(AVOA),表现出较强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本文基于Ruger提出的HTI介质模型的P波反射系数公式,利用由基准测线和另外两条与之呈45°、90°测线的P波反射系数的相对差异估算裂缝方位;同时引入小生境遗传算法,对基准测线和与之呈90°测线的P波反射系数差进行反演,得到了较高精度的纵、横波波速比和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干酪根13C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是柴达木盆地三大油气区之一,其源岩为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1型和Ⅱ型干酪根为主,Ⅰ2型干酪根仅在局部地区有分布.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中不同类型干酪根的13C核磁共振研究,指出了研究区Ⅰ2、Ⅱ、Ⅲ1型干酪根的化学结构特征以及化学结构中“芳构碳”、“油潜力碳”与“气潜力碳”的相对含量,据此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生油气贡献作了评价.Ⅰ2、Ⅱ、Ⅲ1型干酪根的生烃能力依次减弱,对生油的贡献也依次减弱,且生成油气的比例不同,Ⅰ2、Ⅱ型干酪根以生油为主,Ⅲ1型干酪根则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北缘是柴达木盆地三大油气区之一,其源岩为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1型和Ⅱ型干酪根为主,Ⅰ2型干酪根仅在局部地区有分布.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中不同类型干酪根的13C核磁共振研究,指出了研究区Ⅰ2、Ⅱ、Ⅲ1型干酪根的化学结构特征以及化学结构中"芳构碳"、"油潜力碳"与"气潜力碳"的相对含量,据此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生油气贡献作了评价.Ⅰ2、Ⅱ、Ⅲ1型干酪根的生烃能力依次减弱,对生油的贡献也依次减弱,且生成油气的比例不同,Ⅰ2、Ⅱ型干酪根以生油为主,Ⅲ1型干酪根则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4.
地震属性分析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地震属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应用于储集体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评价。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一方面可以验证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的可靠性,确定储集体的储集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已知含油气区对比和属性交会、映射等,预测目标的含油气性。通过在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和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应用表明,地震数据体的选择、提取属性时窗大小的确定、顶底约束层位的解释、地震属性的优选、地震属性地质含义的确定等构成地震属性应用的关键,同时应加强波阻抗、测井参数反演、分频、波形分类等非常规数据体属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勘探成果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勘探方向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大红沟凸起区的勘探成果及油气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盖组合、构造与演化特征、成藏类型等)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周围的侏罗系生油凹陷,具有油气源多、储层厚度大、油气运移距离远、圈闭发育和油藏分布多的特点。对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发育的3大古凸起区是今后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6.
7.
根据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特征,建立了马海―南八仙构造带输导体系类型,并系统总结其成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马海―南八仙地区主要发育连通砂体、断层及不整合3种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断层单一型、断层―砂体复合型和断层―不整合复合型输导体系,这些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成藏类型、成藏期次、油气运移距离和油气空间分布规律、生储盖组合形式,并决定了马海―南八仙构造带具有"油气多层系分布,油气藏类型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跃灰1井区$E^2_3$油藏进行了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和裂缝预测,给出了主要油层分布段的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方位和密度分布特征。裂缝的方位在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的深度有一定的差别,剪切缝主要为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横张裂缝主要为近东西向,纵张裂缝主要为近南北向。构造轴部和高部位裂缝比翼部和低部位发育,随着构造埋深的增加,裂缝发育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沉积有机相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将烃源岩的沉积有机相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位泥炭沼泽有机相、森林泥炭沼泽有机相、滨浅湖有机相和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在4种沉积有机相类型中,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腐泥组含量最高,有机质类型属Ⅰ2或Ⅰ1型,生烃性最好并以生油为主;滨浅湖有机相是煤系烃源岩的主体部分,腐泥组含量较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和Ⅲ1型为主,生烃性变化较大,泥岩生烃性中等到差,碳质泥岩大部分生烃性较差;森林泥炭沼泽有机相镜质组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1型,其生烃性相对较差,以生气为主;高位泥炭沼泽有机相惰质组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2型,其生烃能力最差,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7个角钢插入式基础试件的抗拔试验,明确了角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的同一荷载作用下,角钢与混凝土间的摩擦力主要是由前端部分承受;随着荷载的逐渐加大,同一深度的应力也在加大,摩擦力也逐渐向深处传递,此时,在这中间将要屈服破坏,达到极限承载力;当荷载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角钢与混凝土间的粘着摩阻已转变为滑动摩擦,角钢与混凝土间的相对位移明显加大;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前部的握裹效应已消失,摩擦主要是由角钢深处的部位承担,因而角钢深部的应力继续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