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模拟和优化了三氯氢硅合成料精馏过程中脱轻-脱重和脱重-脱轻2种工艺路线,比较2种了工艺路线的综合热负荷。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料组成、操作压力、分离要求前提下,脱重-脱轻工艺的综合热负荷显著大于脱轻-脱重工艺的综合热负荷。对进料1、进料2和进料3 3种情形,分别高出17.6%,14.7%和11.3%,平均高出14.5%。原因是与脱轻-脱重工艺中脱重塔相比,脱重-脱轻工艺中脱重塔需要处理的物料流量大,且其塔顶温度更低一些,导致后一个塔的热负荷明显高于前一个塔的热负荷。  相似文献   
2.
注水开发油田为缓解油层层间和层内矛盾,常用调剖剂来改善吸水剖面,目前国内外通常是定性评价调剖效果。为此,利用注水井调剖措施前后吸水剖面的资料分析调剖效果,结合数理统计公式及劳伦兹曲线对调剖措施效果进行了定量研究,定义了水井调剖前后劳伦兹曲线的不均匀系数、水井调剖变异系数、吸水剖面均质系数、吸水剖面突进系数,定量刻画调剖措施改善吸水剖面的均质程度,弥补了定性判断调剖是否有效的缺陷。通过油田现场实际资料分析认为水井调剂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土酸酸化等工艺在砂岩油藏水井降压增注中存在酸液与矿物反应速度快、有效作用距离短及会产生二次沉淀导致新的地层伤害等不足,目前国内各大油田逐渐采用多氢酸深部酸化技术来取代土酸酸化,来进行水井降压增注。和土酸酸化相比,多氢酸深部酸化技术具有酸化缓速、有效作用距离大、防止二次沉淀的产生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与水井降压增注处理。在我国东部M油田X区块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氢酸深部酸化技术降压效果显著,增注时间持久,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旋流油水分离器的影响因素,优化其关键结构尺寸,获得最佳使用工况,开展了旋流分离器的油水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液口直径的增大,分离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圆锥段角度表现出同样的规律。随着排油口直径的增大,分离效率逐渐减小,圆柱段长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分离效率先迅速增大后相对稳定,最后迅速降低。随着排量的增加,分离效率先基本稳定在最优值而后骤降。随着油水比和原油黏度的增大,分离效率呈现出先缓慢下降而后迅速下降的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旋流油水分离器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为进液口直径12 mm,排油口直径3 mm,圆锥段角度11°,圆柱段长度70 mm。优化后的旋流油水分离器的最佳工作压力为1.5~4.0 MPa,日处理量控制在45 m3以内,适用于油水比低于20%、原油黏度低于40 mPa·s的工况。研究结果可指导地面旋流油水分离器的设计及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疏松砂岩油藏生产过程中,出砂是一个较为突出问题。因此,准确的预测并有效的预防出砂的发生,成为保证油气藏正常生产的关键问题。目前,虽然有很多预测出砂的方法,但是单一的预测方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报告针对大港油田出砂情况,通过将斯伦贝谢比法和出砂指数法相结合,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优化,有效的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从而准确的预测了大港油田出砂井的出砂情况,为防砂措施的选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对今后的出砂预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远弟  谢刚  侯彦青 《现代化工》2014,34(11):144-147
针对改良西门子法精馏过程能耗较高的问题,模拟和优化了四氯化硅氢化料精馏过程中脱轻-脱重和脱重-脱轻2种工艺路线,比较2种了工艺路线的综合热负荷。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料组成、操作压力、分离要求前提下,脱轻-脱重工艺的综合热负荷明显大于脱重-脱轻工艺的综合热负荷,进料1时高出19%,进料2时高出24%,进料3时高出20.1%,平均高出21%。原因是与脱重-脱轻工艺中脱轻塔相比,脱轻-脱重工艺中脱轻塔需要处理的物料流量大,而且其塔底温度要更高一些,导致后一个塔的总热负荷明显高于前一个塔的总热负荷。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系统耦合节能技术在国内三氯氢硅精馏工艺中的应用现状。介绍和分析了多效精馏、热泵精馏、热耦合精馏、差压耦合精馏及其有机结合在三氯氢硅精馏节能降耗方面的应用现状。讨论了三氯氢硅精馏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系统耦合节能技术的大力实施是我国多晶硅行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改良西门子法精馏过程的能耗,模拟和优化了尾气回收料精馏过程中脱重-脱轻和脱轻-脱重2种工艺路线,比较了2种工艺路线的综合热负荷。结果表明,脱重-脱轻工艺脱轻塔的总热负荷小于脱轻-脱重工艺的脱轻塔的总热负荷,进料1时小了约43 k W,进料2时小了约34 k W,进料3时小了14 k W。脱重-脱轻工艺的脱重塔的总热负荷则明显大于脱轻-脱重工艺的脱重塔的总热负荷,进料1时高出约50 k W,进料2时高出约41 k W,进料3时高出约34 k W。对于尾气回收料精馏而言,脱重-脱轻工艺的综合热负荷大于脱轻-脱重工艺的综合热负荷,脱轻-脱重工艺是更好的精馏工艺路线。原因是,相对于脱轻-脱重工艺,脱重-脱轻工艺脱重塔需要处理的物料流量更大,塔顶温度要更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