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沉积盆地的沉积物,随着自身的加厚和深埋,上覆负荷的增加和地温的升高,沉积物必将发生压实作用和固结作用。在这种成岩作用下,沉积物中的岩石矿物类型、岩石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也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本文主要根据泥岩压实及有关资料探讨盆地或坳(凹)陷的有关机制、类型和油气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泥岩孔隙度、泥岩粘土矿物和泥岩孔隙流体压力,将我国东部三水、泌阳和黄骅三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和拗(凹)陷的泥岩压实划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所划分的阶段总结了三个盆地和拗(凹)陷泥岩压实异同和原因。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泥岩孔隙度、泥岩粘土矿物和泥岩孔隙流体压力,将我国东部三水、泌阳和黄骅三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和拗(凹)陷的泥岩压实划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所划分的阶段总结了三个盆地和拗(凹)陷泥岩压实异同和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原油中痕量金属钒、镍与V/Ni比值划分我国陆相原油与海相原油。根据我国十七个油田测量数据可以导出:一般V/Ni1为陆相原油;V/Ni1为海相原油。文章还根据国内外资料探讨了痕量金属钒、镍在原油中存在形式和可能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莺-琼盆地天然气(油)初次运移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莺-琼盆地烃源岩成岩史、油气生成史、能量演化史和孔隙发育史,系统地分析了高温高压含油气盆地天然气(油)初次运移的动力、通道和相态等问题,提出了本区天然气(油)初次运移的四种模式和八个亚模式,揭示了其初次运移机制。  相似文献   
6.
ݺ������������Ʒֲ��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流体势(主要是水势和气势)的计算方法,具体分析了莺—琼盆地流体势在剖面上和平面上的分布特点,以揭示莺—琼盆地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认为:油气是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并在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低势圈闭中聚集成藏,因而低势区是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块。据此,预测莺—琼盆地内的下第三系陵水组有六个低势区,并结合烃源、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地质条件,对它们分别给予了评价。进而指出:位于①号断裂上升盘的崖13—1低凸起、崖21—1低凸起带、中央凹陷、崖南凹陷等低势区为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7.
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主要与地层的压实程度(孔隙率)、岩性、埋藏深度有关。当地层出现欠压实时,层速度就会出现低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出现高异常,进而导致流体势出现高异常。从流体势的理论出发,油是从高势区向低势区流动的,并在低势区的圈闭中形成油气藏。根据这一观点,便可利用地震资料由预测流体压力和流体势进一步预测油藏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