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建立地埋管换热土壤热湿迁移过程的实验装置,对地源热泵间歇运行时不同进口流体温度及不同土壤体积含水率下土壤温湿度场的变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间歇运行时,入口流体温度的升高会使土壤温度最大值升高,但不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下换热和土壤温度的恢复。系统开机后存在土壤温度上升的主上升区,此区温度增幅超过65%,关机后第18小时土壤温度基本恢复至初始温度;系统关停后在温湿度梯度的作用下会出现温度和含水率最大值后移的现象,热源对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的作用半径约为280和375 mm;开停比为1∶2时温湿度较1∶1能恢复得更低,合理设置停机时间有利于机组长期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简要说明了碳分母液二次碳分回收粗氢氧化铝的意义,主要研究了粗氢氧化铝的酸溶解试验、制备高、低αK偏铝酸钠试验、拜耳法精液添加试验、4A沸石母液溶解试验、一次脱硅过程添加试验,讨论了粗氢氧化铝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碳分母液中残留氧化铝的最佳利用途径,介绍了复盐分解法制备固体铝酸钠试验,着重进行了碳分母液直接通入CO2气体及添加碳酸氢钠作晶种碳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碳酸氢钠作为晶种,碳分母液完全碳分产物为比较纯的丝钠铝石,将其在800~900℃焙烧制得比较纯净的固体铝酸钠;而不添加晶种,生成的碳分产物及焙烧后得到的固体铝酸钠中出现杂质氢氧化铝。利用前者,可将碳分母液中15g/L左右的氧化铝,全部转化为固体铝酸钠产品。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模拟严寒地区土壤热失衡状态下地源热泵冬季运行情况的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地埋管周围土壤冻结区域的分布特征,给出了冻结相变锋面的平均移动速度。结果表明,土壤冻结区域呈不对称性分布,流体进口温度为-15℃时,埋深为350、700、1 050 mm,热响应区在40~60 mm段,冻结锋面的平均移动速率分别为5、5、6.67 mm/h,热响应区在60~80 mm段,冻结锋面的平均移动速率分别为1.54、1.82、1.82 mm/h;土壤冻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埋管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换热,在严寒地区地源热泵的设计中应考虑土壤冻结现象。  相似文献   
6.
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分类;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此类表面活性剂的开发过程及合成与制备进展;讨论了其性能特性及应用研究概况;提出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国内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由氯化亚砜和十四酸制得十四酰氯,以十四酰氯和甘氨酸为原料合成了N-十四酰基甘氨酸钠(SMG),用单因素优选法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优化反应条件为n(十四酰氯):n(甘氨酸)=1.0:2.0,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2.5 h,pH=8.5~9.5,收率84.46%,提纯后纯度99.44%,并对SMG的应用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铝土矿的高氧化铝浓度溶出浆的赤泥沉降性,并与生产稀释浆进行了对比分析;考察了体系氧化铝浓度、体系粘度及辅助试剂对高浓度铝酸钠溶液分解产出率及所得氢氧化铝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模拟严寒地区土壤热失衡状态下地源热泵冬季运行情况的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地埋管周围土壤冻结区域的分布特征,给出了冻结相变锋面的平均移动速度。结果表明,土壤冻结区域呈不对称性分布,流体进口温度为-15℃时,埋深为350、700、1 050mm,热响应区在40~60mm段,冻结锋面的平均移动速率分别为5、5、6.67mm/h,热响应区在60~80mm段,冻结锋面的平均移动速率分别为1.54、1.82、1.82mm/h;土壤冻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埋管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换热,在严寒地区地源热泵的设计中应考虑土壤冻结现象。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的物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虹  张之强  孙玲新  王军 《精细化工》2006,23(12):1186-1189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纯化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MSN)系列产品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发现当MSN疏水基碳数(n)由10增至16时,其表面过剩浓度(Γm)由2.37×10-6mol/m2增至2.88×10-6mol/m2,临界表面张力(γCMC)由28.79 mN/m降至23.86 mN/m,降低表面张力20 mN/m所需浓度的负对数(pC20)由3.53升为5.54,临界胶束浓度(CMC)由1.40×10-3mol/L降为0.52×10-3mol/L。在所测定的温度(25℃)下,logCMC=-2.13-0.07n;在胶束化过程中,TΔS0m ic对ΔG0m ic的贡献比ΔH0m ic大,MSN胶束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熵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