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姬塬地区长8储层大量岩心岩电、铸体薄片和压汞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成岩相储层孔隙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岩电关系的复杂性.不同成岩相储层表现出不同的岩电特征,岩心孔隙度与地层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遵从经典的阿尔奇定律.为提高低渗透率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精度,建立与成岩相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相匹配的岩电参数及胶结指数m值计算模型.根据成岩相测井识别结果,可获得储层段连续的岩电参数.该方法在2口低渗透率砂岩密闭取心井中进行应用和验证,含水饱和度计算精度提高约10%,与岩心分析结果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2.
以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和油气勘探成果为基础,探讨了南堡凹陷新生代火山岩空间展布规律及差异控藏作用。研究表明南堡凹陷主要发育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东一段和馆陶组5套火山岩组合,平面上主要分布于盆地西北部,受NW向、近EW向断层控制。不同层位的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控藏作用,沙河街组火山岩对烃源岩热成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沙三段、沙一段主要为欠补偿沉积,砂岩不发育,火山岩在深层储集能力优于同等埋深的砂岩,是深部储层的有利补充;东营组和馆陶组火山岩具有较好的构造背景,为后期圈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馆陶组巨厚的玄武岩是区域性盖层,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封盖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评价东三段烃源岩并明确其油源贡献,以大量的钻井、地球化学以及油气勘探资料为基础,基于烃源岩评价的特征参数及油源对比方法,探讨了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烃源岩对油气成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东营组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三段,其w(TOC)平均为1.1%~1.2%,最高可达7.8%以上,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成藏期(距今2 Ma)R_o值为0.7%~0.9%,处于大量生油高峰,最厚的有效烃源岩位于林雀洼陷与柳南洼陷,其次为曹妃甸洼陷;与沙一段和沙三段相比,东三段典型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为Pr/Ph值高以及伽马蜡烷/C_(31)霍烷值低,以此可较好地与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进行区分。油源对比结果表明,现存的东营组烃源岩贡献的原油主要呈环状分布于柳南洼陷以及林雀洼陷附近,曹妃甸洼陷附近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通过油源断层厘定、关键时期断层活动性分析及封闭性计算,探讨了东营凹陷青西地区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EW向、SN向与NW—SE向3组断裂,不同断裂体系相互切割,形成了研究区复杂断块型圈闭。研究区主要发育7条油源断裂,均为近EW向断裂;油源断裂控制了平面上油气的宏观分布,其中①,④,⑤号断裂控制辛镇构造的油气分布,⑤,⑥,⑦号断裂为永安镇构造输导油气,新立村地区油气主要依靠②,③,⑤号断裂输导;纵向上,断层的封闭能力控制了油气的差异富集,油气主要富集于砂泥对接同时断裂泥比率SGR大于40%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潜山储层岩性复杂、储集类型多样,同时常规电阻率曲线受多种矿物的影响,导致储层评价困难,因此需要结合特殊测井及其他分析方法综合判断。本文分析了井温曲线在注水井和产液井中的运用效果,以及潜山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泥浆持续漏失现象,并找出泥浆漏失量和潜山井产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井温曲线变化的层段与潜山储层段吻合的特点,该储层段同样与成像测井资料上识别的裂缝储层吻合。将井温曲线变化特征运到评价潜山井储层,对储层识别主力产层、评价单井产液能力及产液底界面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油藏精细描述工作现状,根据测井解释成果,结合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分析,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进行了储层物性研究,并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框架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图的数字化,建立了沉积微相平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建模,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物性模型,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并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剩余油挖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页岩气研究的不断深入,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重视。为了深入了解湘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孔隙特征,综合利用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试验以及核磁共振试验等对页岩孔隙特征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表征,并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以及岩石矿物全岩定量分析结果,探讨页岩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湘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发育6种孔隙类型,主要有粒内孔、粒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有机质孔隙,还可见部分黄铁矿晶间孔以及微裂缝;页岩孔径大小主要分布在2~5 nm之间,以中孔隙为主,还发育少量微孔隙和大孔隙,峰值在2~5 nm之间的孔隙是页岩孔隙体积的主要贡献者;页岩孔隙结构类型以板状孔等狭缝形孔为主,还发育部分圆筒形孔、锥形管孔等;总有机碳主要控制页岩微孔隙、中孔隙的发育,黏土矿物含量主要影响页岩中孔隙的发育,而脆性矿物含量控制页岩大孔隙的发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