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D-951是一种碱性解堵剂,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分散性、润湿性和溶解性,溶洗稠油和有机污垢效果好。在解除某些油井的堵塞时可取代酸化,用隔离液分隔后还能与酸化同时施工解除油井有机堵和无机堵。经江苏油田7口井的现场应用,工艺成功率7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陈堡油田集输系统腐蚀严重,主因是地层水含氯偏高、腐蚀性细菌含量太高和侵蚀性二氧化碳含量超标。在常规防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陈堡油田河网众多、管线弯头多等特点引进、改进或研制了四种防腐技术,分别为端点加药法、以塑代钢法、修复内衬法和电解液杀菌法。现场试验表明,综合应用防腐技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强化相变蓄热器的换热情况,搭建了矩形腔体内填充泡沫金属/石蜡的实验台,在恒壁温条件下,进行了泡沫金属/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融化蓄热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不同加热温度下石蜡内部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了腔体内自然对流对温度分布的影响、传热温差对蓄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金属的高导热性能强化了石蜡在腔体内的融化过程,距离加热面较近的石蜡融化后产生的自然对流加速了剩余固态石蜡的融化;而且传热温差越大,自然对流越明显,蓄热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石油开采中,机械采油井占绝大多数,其中有杆采油占总机械采油的90%以上,以游梁式抽油机最为普遍,该种方式的采油量占全国采油量的70%,其能耗已占油田能耗的1/3。目前游梁式抽油机的运行效率特别低,平均效率只有25.36%,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由抽油机的机械效率低造成的。如何测量抽油机的机械效率,了解抽油机的运行状态是提高抽油机效率的前提和根据。将此套装置与电量测试仪结合可测得电机的效率和抽油机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弥补常规偏心注水和同心集成注水工艺的不足研究了一种分流道注水工艺,本工艺具有独特的注水管柱、井下工具和配套测试方法。在实现大斜度、薄隔层注水井分注的基础上,侧重考虑了测试过程中的流态稳定,简化了测试工序、提高了测试精度,降低了注水成本。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含水油藏地质及生产资料开展研究,选择沙19-5井组开展注聚调剖,根据室内药剂成胶性、稳定性试验,筛选出调剖剂,通过进一步的药剂应用性能试验、调剖剂与地层配伍性流动试验,确定注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改进型酚醛体系及体膨颗粒组成的复合多段塞调剖体系。筛选出的调剖体系室内试验,封堵率达到98,9%,现场累计注入447 m~3的调剖体系,调剖后沙19-5井措施层吸水率下降33%。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采出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驱含油污水与水驱含油污水不同,其中除含有原油、固体悬浮物、微生物等还含有一定浓度的聚合物,聚合物的存在使含油污水中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增强,污水粘度增大使得污水泥质砂质携带量增加,加大了处理难度。本文对含聚污水的组成及其特性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油田含聚污水处理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江苏油田常用的压裂液主要是胍胶和黏弹性表面活性剂等压裂液体系,普遍存在配液时间较长,成本较高,耐温性能及滤失性能不稳定,地层伤害率大等问题。针对油田压裂液体系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引进应用乳液态缔合型压裂体系,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压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该体系具有配制简单、可操作性强、耐温性强、易破胶、低残渣、低伤害的特点。该压裂体系的应用降低了压裂成本、降低了压裂过程中对油层的伤害,对油田压裂投产综合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含聚合物采出液由于其乳状液粘度明显增大,乳化程度加重,利用现有的常规破乳剂很难达到原油破乳脱水的要求.针对真35块聚合物驱对应油井采出原油的破乳脱水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寻求针对注聚产出液处理的相关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复配各种破乳单剂及助剂,确定了3套稳定的破乳剂体系,确定了破乳剂的加药方案,完成了现场投加试验,现场应用破乳率达到了94%,基本满足了一定含聚浓度下采出液破乳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沙埝油田有杆泵采油方式中,由于油藏地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油井泵挂深、液量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机采系统效率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具体分析了影响机采效率低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设备匹配优化、管杆组合优化、工作参数优化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机采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