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震属性分析在薄储层预测和描述中取得了广泛应用,但当多套砂泥岩薄互层由于子波的干涉在地震上表现为一个复合波时,如何确定地震属性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缺少系统的模型实验,为验证地震属性分析预测沉积微相的能力,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得到了振幅切片与砂体之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并利用大港油田的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2.
疏松的近地表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是导致地震记录分辨率降低的重要因素,准确求取近地表地层Q值可为地震波能量和频率的补偿处理提供确切参数。针对常规微测井近地表Q值估计时面临的激发与接收耦合的一致性、虚反射以及近场问题等,提出了一种深井激发、浅井和地面短排列联合接收的井地一体化测量的近地表Q值估算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低速层底部界面虚反射对子波的干涉,最大限度保证激发和接收的耦合一致性。大港探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深井激发、浅井和地面短排列联合接收的井地一体化测量方法能获得稳定可靠的近地表低、降速层品质因子Q值,为近地表吸收衰减补偿处理奠定了基础。经补偿处理后的叠加剖面不仅拓宽了目的层频带,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地震数据分辨薄互储层和特殊岩性边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基于模型的薄互层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是砂体厚度预测中常用的2个地震属性,但建立这2个基本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所依据的实验模型是简单的单砂体楔形模型,不一定适用于薄互层情况.为此设计了2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算法产生合成地震记录,进而分析薄互层条件下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薄互层的累计厚度小于1/4波长的情况下,薄互层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单砂体模型具有类似的特征,砂体累计厚度越大,地震反射振幅越大,瞬时频率越小.以上结论在华北油田实际地震属性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歧口凹陷陡坡扇地震地质模型正演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歧口凹陷典型陆相沉积为主的沉积模式,结合储层纵向砂泥薄互层、横向砂体变化大及砂泥岩速度接近造成的波阻抗差异小等特点,利用该区的实际井测井资料分别建立一维、二维、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通过实际井简化一维模型正演分析,建立歧口典型陡坡扇沉积特征的地质模型进行二维正演模拟,总结陡坡扇沉积的地震响应特征,再利用三维模型正演能很好的反映砂体纵横向变化引起地震属性变化的优势,对三维正演数据体的各种平面属性及时间切片等参数特征进行分析,优选出了适合该类储层的地震预测方法,为陡坡扇沉积砂体的地震资料剖面解释预测和地震相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维模型的薄互层振幅属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证振幅属性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及振幅切片在时间上的变化与砂体沉积演化的关系,文中设计了三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模型形成三维数据体,据此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对于子波干涉之后形成一个复合波的薄互层地层而言,振幅切片能够定性地反映砂体累计厚度的变化情况,且反射振幅与累计厚度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深度振幅切片之间的变化可以定性地反映沉积砂体的演化过程;②对于薄层干涉之后形成多个复合波的薄互层地层而言,振幅切片能够定性地反映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范围,但反射振幅与砂体厚度不一定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深度振幅切片之间的变化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积砂体的演化过程,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第一种情况明显变弱;③反射振幅和沉积砂体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具备时间上的等时性。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