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明  袁波  梁则亮  杨迪生  唐雪颖 《石油学报》2021,42(9):1163-1173
准噶尔盆地周缘发育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期变形。晚古生代,天山—阿尔泰山—扎伊尔山—哈拉阿拉特山隆升,形成盆-山构造雏型;晚二叠世—侏罗纪,盆地周缘发育走滑断层,如:西北缘的乌夏断层、克百断层、红车断层等走滑断层,东北缘的红岩断层、克拉美丽断层、白家海断层等走滑断层,南缘的高泉断层、艾卡断层、南安集海断层、后峡拉分盆地等走滑构造。无论是从构造变形的运动学机制分析还是考虑构造变形时间的一致性,晚二叠世—侏罗纪准噶尔盆地周缘均发育右旋走滑断层。新生代天山再次隆升,南缘发育逆冲断层,与中生代构造叠加,形成"二期构造、深浅叠置"的构造格局。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东北缘的新生代变形微弱,保留了中生代走滑构造,发育与走滑构造有关的油气藏。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呼探1井的勘探成果证实了走滑断层与逆冲构造叠加部位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厘定准噶尔盆地的断裂特征和变形机制对地震解释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中—下侏罗统发育多套砂岩储集层。基于齐古断褶带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分析,利用偏光显微镜、孔渗分析仪、扫描电镜等实验仪器对中—下侏罗统砂岩样品开展了岩矿特征、成岩作用、成岩相、物性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并对储集层进行了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齐古断褶带中—下侏罗统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成分成熟度低;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可分为少杂基弱胶结成岩相、不稳定矿物溶蚀成岩相、碳酸盐矿物胶结成岩相和杂基充填—压实成岩相4种成岩相类型,成岩相直接影响了储集层物性,中—下侏罗统储集层可分为2大类6小类,部分含油气层为致密砂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性弧菌是造成海产品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为精确定位副溶血性弧菌在牡蛎鳃、外套膜、内脏团、闭壳肌中的分布,明确副溶血性弧菌的组织亲嗜性和侵染进程,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原位杂交技术,建立牡蛎副溶血性弧菌原位LAMP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发现副溶血性弧菌经鳃组织过滤,在内脏团消化道快速扩增并蔓延至闭壳肌和外套膜等外围组织,属于Ⅳ型发病机制。该方法同步实现对副溶血性弧菌的高灵敏度和精确定位检测,为进一步研究牡蛎应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免疫反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糖原是皱纹盘鲍重要的营养性状,是高品质鲍鱼选育的重要指标。糖原合成酶(GS)是糖原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本研究证实了糖原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与糖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为了探讨糖原合成酶多态性与糖原含量的相关性,利用直接测序法在264个皱纹盘鲍中筛选并鉴定了3个位于GS基因外显子区的SNP位点。遗传多态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S基因SNP1的GG基因型与高糖原含量显著相关,可作为高糖原含量选育的优势位点。这些结果揭示了糖原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对糖原含量的潜在影响,为糖原性状的选育提供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霍尔果斯背斜紫泥泉子组油气藏气侵作用及其主控因素,利用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分析、包裹体测试、地震等方法,对该区块发生气侵分馏作用的油气藏进行研究,分析了气侵分馏作用对油气藏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有机质丰度高,具有持续生气的能力;数量众多的断裂以及油气充注时间等地质条件匹配良好,使油气藏发生大规模气侵分馏作用;地层压力和垂向深度是控制气侵分馏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气侵分馏作用是导致该油气藏形成稠油、低蜡质凝析油和高蜡质油等复杂原油类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