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驱油剂的协同效应,会使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大幅度下降,原油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色谱分离现象也会破坏其协同效应和完整性,揭示色谱分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油藏工程和分析化学理论为指导,以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为技术途径,并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典型区块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研究对象,开展强碱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置高浓度聚合物段塞后,可以有效扩大波及体积,但表面活性剂与碱和聚合物之间无因次等浓距增加,色谱分离现象加剧。大庆油区喇嘛甸油田不同区块油水性质差异对色谱分离现象存在影响,原因在于部分重烷基苯石油磺酸进入油相,影响水相中浓度检测值。强碱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与碱和聚合物之间色谱分离程度比较严重,碱与聚合物之间较弱。  相似文献   
2.
油田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油池、除油罐收油主要是靠提升液位,回收油含水和杂质高,增加后期处理负担,同时耗费大量电能。应用浮油收集器从地面储油罐或油池中收集原油,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际运行情况比较可知:收油器不受罐(池)内液面高低的影响;收油管不需要其它的辅助设备将油推到收油管的周围;可根据污油池面积的大小来调整收油管的长度;维护使用费用低,每天实际耗电量约为15kW?h,节约财力人力。  相似文献   
3.
渤海稠油油藏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渗透率高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常规注水开采时油井产能低,开发效果差,亟待采取强化措施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为指导,以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渤海NB35-2油藏储层地质和流体为实验平台,开展了调驱、热力采油和"调驱+热力"联合作业增油效果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蒸汽发生器向岩心内注入高温高压蒸汽的实验方法相比,通过在岩心中不同区域饱和不同黏度原油来模拟热流体注入即热采过程,不仅能够更好地模拟热采过程中储层内原油黏度分布,而且技术简单。与单独热采或调驱措施相比较,"调驱+热采"联合作业增油效果较好,并且采收率增幅大于二者之和,产生了协同效应。"调驱+热采"联合作业优化工艺参数:Cr~(3+)聚合物凝胶段塞尺寸范围为0.025PV~0.075 PV,C_P为1 200~1 600 mg/L,m(聚):m(Cr~(3+))=(180:1)~(270:1)。热流体作用范围小于3/10注采井距,作用范围内原油黏度50~120mPa·s。  相似文献   
4.
5.
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数值模拟技术为研究手段,以NB35-2油田B17井组为研究平台,开展了单独水驱、调驱、热流体吞吐和"调驱+热采"联合作业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注入工艺参数,开展了矿场试验及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驱+热采"联合施工开发经济效果最优。矿场试验表明:B17井组注入压力大幅度升高表明聚合物弱凝胶能够有效地封堵大孔道,调整吸液剖面;油井注入热流体后,井筒附近储层温度大幅度提高,原油黏度明显下降,渗流阻力减小,生产压差增加,原油产量大幅度提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调驱+热采"联合施工可以比单独调驱或热流体吞吐获得更好的增油效果,为海上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涠洲12-1油田中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注入凝胶调剖容易导致注入压力过高产生欠注,泡沫驱泡沫体积及半衰期受高温高盐环境影响大等实际问题,提出使用合成粒径可控,性质稳定且具有优秀的注入能力以及耐温耐盐性能的SMG微球作为深部调驱剂,以期满足现场进一步增产需求。 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以及物理模拟实验针对SMG深部调驱体系的水化膨胀性能、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提高采收率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SMG具有良好的膨胀及封堵性能,其初始粒径为0.71 μm,7天后粒径膨胀速度减缓,达到5.32 μm,最终粒径膨胀倍数约7倍。岩心渗透率在69.8×10-3~308.0×10-3 μm2时,封堵率均在90%以上,且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SMG的阻力系数、封堵率呈小幅度波动后逐步下降趋势,实验组中最高采收率增幅为15.49%。 结论注入SMG可以实现深部滞留,有效封堵高渗层大孔喉,改善储层非均质性,改变驱替液流向及压力分布,提高波及面积,从而提高采收率;并且注入SMG的时机越早,增压调驱能力越强,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   相似文献   
7.
面对采出水零排放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出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目标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当需要维持压力时回注采出水是应用很广泛的一种常用方法.新的采出水处理工艺旨在降低向海洋的排放量.采出水中影响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族烃、重多环芳烃(PAH)化合物、烷化苯酚和其余的一些化学生产品.在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一些油田中,防腐剂和硫化氢净化剂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电加热集输技术在大庆油田外围采油厂已有应用,但关于电加热集输管道结蜡规律还没有进行研究.通过在敖南油田敖一转19#平台和27#平台分别进行的管壁温度大于油流温度,管壁温度等于油流温度,管壁温度小于油流温度的矿场试验,确定了电加热集输管道的结蜡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大庆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研究对象,以注入压力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聚合物溶液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和驱油效果实验研究和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驱油剂黏度和段塞尺寸相同条件下,与聚合物驱相比,弱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存在乳化作用和贾敏效应,造成渗流阻力增加和注入压力升高,加之自身较强洗油能力,因此采收率增幅较大。与除垢水三元复合体系相比较,污水三元复合体系中含有碳酸盐微颗粒,它在多孔介质内发生滞留,产生附加渗流阻力和液流转向效果,最终导致采收率增幅较大。与恒速实验相比较,恒压实验采用峰值压力时间早,造成药剂在岩心高渗透层中推进速度加快,突破时间较早,波及效率和洗油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三元复合驱化学驱油剂在储层内滞留和由此引起的色谱分离现象等问题是石油科技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依据矿场实际需求,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储层地质和流体为研究对象,首次在18 m长含天然油砂人造岩心上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储层内驱油剂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聚合物相比较,碱和表 面活性剂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可及孔隙体积较小,波及体积较大,滞留量较大,突破时间较晚,导致三者间出现色谱分离现象,进而减弱三元复合驱油的协同效应。在强碱三元复合体系注入过程中,当注入段塞尺寸达到0.482~0.543 PV时,整个岩心长度区域内油水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2mN/m数量级,局部区域可以达到10-3 mN/m。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内传输运移过程中,因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受到孔隙剪切作用而减小,溶液黏度从注入端到采出端逐渐减小,采出端黏度损失率高达69%。后续水驱结束时,岩心内残余油饱和度和表面活性剂滞留量从注入端到采出端逐渐减小,出口端处残余油饱和度58%,表面活性剂滞留量0.6462 mg/g。图12 参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