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针对缝洞型油藏进行水力压裂后形成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结合沃伦一鲁特提出的双重介质模型,利用质量守恒和椭圆流法建立了缝洞型油藏椭圆流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在拉普拉斯空间的缝洞型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井底压力表达武.运用Stefest数值反演,绘制了无因次压力及压力导数对时间的双对数特征曲线图,对影响缝洞型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井底压力动态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裂缝储集系数、裂缝表皮系数和无因次导沈能力,其它参数对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与其对普通直井油藏的影响类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屋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7—83》第2·2·11条“沥青胶结材料的加热温度”提出个人一点浅见。一、建筑石油沥青胶结材料的加热温度及使用温度调查情况长期以来,修改施工规范时,仅注明不低于200~230℃(表1),没有最高数据。由此新规范规定建筑石油沥青胶结材料加热温度不得超过240℃  相似文献   
3.
元坝气田海相地层由于具有多套压力系统,导致钻完井过程中出现地层出水、又喷又漏,甚至喷漏同层等井下复杂,采用常规堵漏技术无法快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该难题,采用了智能凝胶+快干水泥堵水堵漏技术,其基本思路是智能凝胶进入漏层后停止流动,并充满裂缝、溶洞空间,且难以与油、气、水相混合,起到隔水堵漏作用,随后快干水泥浆进入漏层,迅速稠化凝固,封堵出水、漏失通道。该技术在YB204-2井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二段又喷又漏井下复杂处理中进行试用,成功解决了堵水、又喷又漏及喷漏同层难题,该项技术为类似地层的堵水堵漏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质量环境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介绍江阴钢绳厂在进一步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方面所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川深1井储层埋藏超深,陆相难钻地层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大尺寸井眼提速困难,深部地层可钻性差、井身质量控制困难。为此,根据川深1井的地层特征,优化应用了一系列钻井提速技术:采用了气体钻井和泡沫钻井技术,以大幅提高机械钻速;采用了抑制泥岩水化膨胀的泡沫钻井液体系,以解决上部大尺寸井眼地层出水、井眼失稳及高效携岩的难题;采取了旋冲钻井技术、“孕镶金刚石钻头+高速螺杆钻具”复合钻井技术钻进高研磨性地层,以提高钻井时效;采用了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技术,并配套高效PDC钻头和钻井参数优化,钻进深部难钻地层,以提高井身质量。川深1井钻井提速关键技术的应用,确保该井顺利钻至井深8 420 m完钻,创当时亚洲陆上钻井井深最深纪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至2.11 m/h,钻井周期缩短至475 d,取得了很好的现场应用效果,可为国内类似超深井高效钻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斌  代锋  张弛  刘志坚  吴玉君 《天然气工业》2016,36(Z1):122-127
气体钻井技术是解决复杂地层井漏、水敏性坍塌、可钻性差、钻速慢、周期长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此,从地质特征及钻井技术难点入手,分析了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地层气体钻井技术适应性,集成了泡沫钻井、空气钻井、空气锤钻井、干法固井、气液转换等气体钻井技术进行应用,形成了针对元坝地区上部陆相地层出水、井壁垮塌、易井斜等井下复杂问题的预防、监测和处理的钻井技术。气体钻井综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深度在3 100 m以浅地层的钻井提速难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应用井平均施工周期节约29.75 d,缩短36.52%,为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地层钻井的提速增效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渗透双重介质地层进行水力压裂后形成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结合沃伦-鲁特模型,利用质量守恒和椭圆流法建立了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椭圆流数学模型,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低渗透双重介质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无因次产量表达式.运用Stefest数值反演,绘制了无因次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双对数特征曲线图,对影响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井底压力动态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产时间推移,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影响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河坝区块大斜度井轨道优化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川东北河坝区块大斜度定向井,在不同工况作业(如正常、滑动钻进、起下钻等)过程中都存在着造斜段轨迹控制难度大、施工摩擦阻力大等难题。为此,从井眼轨道设计入手,在系统分析常用轨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得出除了查图法和作图法外,一般应采用解析法进行设计的认识,设计思路:首先根据给定设计条件求出不同轨迹关键参数,然后求出轨道节点数据,最后求出轨道分点数据。结合该区块大斜度定向井的特点,对轨道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轨道剖面类型等进行优化,优化设计原则:①轨迹设计必须满足地质靶点、中靶方位以及现场施工条件(如钻机型号、定向仪器等)的要求;②井眼轨迹几何形状最优化设计首先须满足常规导向钻具组合造斜率的要求、特定套管柱和井眼轨迹的相互适应性,其次要求轨迹最短、管柱的摩擦阻力相对最小,最后要求轨迹光滑过渡和井眼曲率均匀。优化设计的步骤:先根据地质参数(如靶点垂深、水平位移等)和工艺水平(如定向工具型号、性能等),对造斜点以下井段进行钻井方式和钻具组合设计,然后才能对大斜度井井眼轨道进行优化设计。将所形成的大斜度定向井轨道优化设计技术成果应用于HB1 1D等多口大斜度井钻井设计和施工作业中,均顺利实现了地质中靶和完井作业,为该区块后续部署井的轨道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重介质三线性流垂直裂缝井压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提供依据,针对三重介质油藏进行水力压裂后形成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结合均质油藏三线性流数学模型,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三重介质油藏有关裂缝储集和裂缝表皮效应的三线性流模型井底压力表达式.应用Stefest数值反演,绘制了无因次压力及压力导数对时间的双对数特征曲线,对其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压力动态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裂缝储集系数、裂缝表皮系数和无因次导流能力,其它参数对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与其对普通直井油藏的影响相类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