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亮  程树森  刘朋波  陈艳波 《钢铁》2022,57(1):48-56
 随着高品位铁矿石消耗的加快,资源逐渐趋于贫化,钢铁企业可利用的铁矿石原料逐渐向中低品位原料转变,尤其是高铝铁矿,这类原料的使用无疑会增加高炉渣中Al2O3质量分数,影响高炉现有的操作制度。Al2O3质量分数为15%~17%的高炉渣,由于Al2O3含量高而使高炉渣的冶金性能变差,为了保证高炉渣的冶金性能,必须在其中添加8%左右的MgO。然而,Al2O3含量相似的浦项钢铁的高炉渣,其MgO质量分数仅为4%左右,高炉实现了高效、稳定、顺行。因此,从高炉CaO-SiO2-Al2O3-MgO四元渣系的物理化学机理出发,研究了K2O、Na2O对高炉渣四元渣系CaO-SiO2-Al2O3-MgO中各组元活度的影响;研究了“渣-气”平衡条件下渣中碱金属氧化物和气体中碱金属的关系;计算了K2O、Na2O和MgO对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考虑高炉渣CaO-SiO2-Al2O3-MgO中各组元活度、碱金属在渣-气间的分布和炉渣黏度的情况下,当碱金属氧化物K2O和Na2O存在时,可以适当减小MgO含量,并可以保证高炉渣各组元活度及炉渣黏度基本不变。这不仅有助于减少高炉原料中添加含镁熔剂、提高原料品位、高效排碱、降低碱危害、减少碳排放、延长高炉寿命及降低成本,还能促进钢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环渤中地区新近系控藏模式与高丰度油藏勘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中地区新构造运动强烈,新近系是主要的含油层系。新近系勘探早期集中于凸起区和陡坡带,而斜坡带和凹陷区由于缺乏油气运移条件的系统性研究导致其勘探成效较差。基于前人研究和钻井资料,从分析环渤中地区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出发,通过建立“汇聚脊-断层-圈闭(脊-断-圈)”三元控藏模式,明确了受潜山风化壳汇聚脊控制的深层油气的汇聚能力是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先决条件,并以圈闭面积为核心创建了聚油指数,用于定量评价深层油气的汇聚能力;明确了断层垂向运移是新近系成藏的关键,断层与汇聚脊、区域盖层的配置关系决定了断层的垂向运移量,当深层盖层的断接厚度小于220 m时油气可运移至浅层;明确了圈闭因素是新近系成藏的最终环节,圈闭与断层的配置关系控制了浅层油气的侧向分流能力,其中,“双断型砂体”的侧向充注能力较强。“汇聚脊-断层-圈闭”三元控藏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渤海油田晚期成藏理论,在指导发现大-中型新近系油田以及其他他源层系的勘探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十屋断陷火石岭组—营城组沉积微相研究与储层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LS1、SN10等20多口井的岩心、测井、沉积微相和740KM 2三维精细地震相认为,十屋断陷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段半深湖—深湖相十分发育,随深度和层位差异,湖相泥岩和储层砂岩均呈强弱不同的两种地震反射特征和分布特征。储层砂岩以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浊积扇席状砂为主。扇三角洲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陷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纵向上主要发育于营城组。由于与其相间的半深湖—深湖泥岩速度低,形成强反射,砂岩则为中弱振幅反射,平面上呈扇状、分支状河道组合或线状单河道展布。浊积扇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断陷南部的深陷带周围,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部。浊积扇上下的泥岩由于厚度大且岩性单一,形成大套弱振幅—空白反射,浊积扇砂体则为薄的中—强振幅前积反射,前积体由多期朵叶组成。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的物源来自断陷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深层油气显示十分普遍,这种储层识别和预测结果对于在该区寻找中大型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渤海东部地区的构造发育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差异性的控制作用,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构造样式分析、断裂活动性分析、构造物理模拟以及实钻井对比等多种手段,剖析研究区断裂特征及发育机理。分析表明:研究区在古近纪的走滑派生及裂陷作用下产生了走向多变、数量众多的复杂断裂体系,该断裂体系在新近纪近南北向拉伸应力场的作用下部分活化、继承性发育并发生斜向拉伸作用,受先存断裂影响小的位置主要发育与拉伸方向近于垂直的新近纪新生断层。研究区的构造发育并非是受到压扭为主的走滑作用的结果。在先存断裂斜向拉伸作用下,先存断裂走向与晚期拉张方向夹角不同,其走滑-拉伸应力配比也不同,两者夹角越大,则断裂拉张分量越强,断裂的油气封闭能力越差,但油气的运移能力越强;反之,则走滑分量越强,断裂的油气封闭能力越好,运移能力越弱。考虑断裂走向方位的成藏条件分析结果与研究区实钻井油气显示情况有着良好对应关系,可以为该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图11参58  相似文献   
5.
环渤中凹陷斜坡区浅层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中凹陷斜坡区断裂活动明显表现为受2期构造运动影响,且继承性较差,控制圈闭形成的晚期断裂没有深入到基底,这种现象在环渤中凹陷斜坡区具有普遍性,所以烃源问题一直是制约该地区浅层勘探的主要因素。勘探实践表明,东营组烃源可作为新近系成藏的直接烃源。从环渤中凹陷斜坡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即烃源和断裂活动特点入手,对该地区油气垂向运聚条件和圈闭发育条件进行了分析,根据各斜坡区断裂发育的不同特点,指出了不同的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以及勘探潜力区带。  相似文献   
6.
根据渤东低凸起及其邻区钻井和三维地震等勘探资料,采用地层展布特点、构造样式分析和构造恢复等方法,研究渤东低凸起中南段的构造形态、演化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渤东低凸起的形成时间为沙三段沉积末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定型,形成的动力来源为郯庐断裂右行走滑活动使其增压弯曲部位的岩石圈断块受到近东西向挤压应力的作用,构造演化分为孔店—沙四段沉积时期、沙三段沉积末期、东二下亚段沉积时期和新近系沉积时期阶段;构造演化通过对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过程的控制,影响研究区的油气聚集成藏,并使油气在空间上呈现"断层、不整合和区域砂体联合疏导"立体成藏模式.该成果对于研究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测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朋波  周韦  张淑慧 《自动化仪表》2012,33(2):51-54,57
仪控系统(I&C)是核电厂的“神经系统”,它对于核电厂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数字化对核电厂I&C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核电厂数字化I&C测试的研究,指出了核电厂数字化I&C测试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对测试分级进行了简单分析.主要论述了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测试的要求和原则、测试规范和计划、测试内容和流程、测试记录和报告以及测试问题和处理.合理的I&C测试可以有效提高I&C的可靠性,降低其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等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地震反射特征的地质意义是潜山储层预测的基础和关键之一。针对蓬莱9-1花岗岩潜山平缓的顶面外形和内部倾斜反射结构特征,利用三维地震、钻井等资料,通过正演模拟,从潜山风化壳特征入手,开展花岗岩潜山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与储层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潜山遭受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垂向具有分带性,储层主要发育于砂砾质风化带;花岗岩内部倾斜反射结构为裂缝带的响应,受花岗岩岩性、构造作用的控制;裂缝带是风化壳储层发育的基础,只有倾斜反射结构发育区才能发育有利的风化壳储层;潜山顶面反射波振幅强度与风化壳储层发育程度呈负相关,综合潜山顶面振幅强弱和内部倾斜反射的发育程度,可以预测有利储层的分布;潜山顶面弱振幅、内部密集倾斜反射结构区主要位于花岗岩体东侧边界大断层附近,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区。该方法可为蓬莱9-1油田花岗岩潜山油藏后续开发和类似潜山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古地貌刻画与区域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单井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和划分,结合地震资料建立井震结合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地层格架内进行砂体成因对比,以求更加真实准确的刻画砂体的平面展布和纵向叠置关系。在P9-1含油构造新近系共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以短期旋回上升或下降半旋回为单位来划分储量计算单元有利于对储量准确评估;通过已钻井的砂体对比分析结合该区地震响应特征及属性分析认为P9-1含油构造馆陶组和明下段下部含油层段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控制;明下段上部含油层段受岩性控制更加明显;明下段河流相地层是寻找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移动通信业务尤其是数据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现网络的组建及优化带来很大负担尤其是以数据业务为优势的TD-SCDMA网络带来挑战,解决无线网络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现网络进行优化。基于此,通过在重庆信科工程有限公司的实习,对TD-SCDMA的网络优化做一个系统的概述,希望能对以后从事网络优化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