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油田水碳酸盐平衡系数与有机酸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伟  刘宝珺  闵磊 《石油学报》2003,24(5):32-35
根据统计学规律,对塔里木盆地油田水进行了研究,阐明了该盆地油田水的碳酸盐平衡系数(简称为RC)与有机酸的基本特征。从油田水的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了油田水的碳酸盐平衡系数与有机酸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进一步论证了碳酸盐平衡系数和有机酸与油气聚集及油气性质的关系。碳酸盐平衡系数越低及低碳有机酸的含量越高,它们与油藏,尤其是与 轻质油或气藏的关系越密切。从两者的关系中初步了解到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对油气藏中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应有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地层沉积大迁移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柴达木盆地早、中、晚侏罗世地层分布的变化较大,其沉积中心经历了自西北向北、再向东北的两次大迁移过程。在早侏罗世,盆地西北部边缘发育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断陷河湖沼泽沉积,中侏罗世以盆地北部边缘的广盆式断陷河湖沼泽沉积为特征,晚侏罗世以盆地东侧的山间凹陷干旱河湖沉积为主。对柴达木微板块西侧的中生代火山岩及与之相邻的塔里木板块、羌塘板块的地磁古纬度的对比分析表明,该盆地侏罗系板块之间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是控制其沉积,并造成其沉积大迁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酒西盆地老君庙构造带油气来源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酒西盆地自从发现鸭儿块、老君庙、石油沟及柳沟庄等油气田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油气来自青南凹陷。经过对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山前推覆体构造、已发现油气储量占油气资源的比例及近几年油气勘探进展的分析,认为老君庙与石油沟的油气中的较大部分应是山前推覆体之下掩埋的下白垩统烃源岩所生成。图3表1参18  相似文献   
4.
长江源区的调水,绝不能是单一黄河委员会组织规划实施的事,也不仅是水利、水电部门的事,而应该是地质、地震、气象、地球物理、资源、环境、经济、民族、文物、旅游、国防等各部门共同研究、讨论、规划的大事,更是全国人民参与建立公共规划论证体系的大事,必须实现全社会参与、科学决策、人民监督。我们不能总是只喜欢搞新工程,上开源工程,做看得见的工程,而不重视节水、挖潜。  相似文献   
5.
四川晚二叠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编图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为了探索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对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编图试验,以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生物礁各层序地层的海退低点及海侵高点作为相对等时面编制了8幅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图.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图不仅能极大地减少由传统的压缩法和优势相编图法所造成的模糊失真现象,而且提高了对沉积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6.
当代沉积学研究进展、前瞻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地构造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事件沉积学、储层沉积学、资源沉积学、全球变化沉积与环境沉积学等方面总结了当代沉积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沉积学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中国沉积学长远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国内外研究现状,重视基础工作、动力学分析、多学科交叉及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
碎屑岩沉积相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系根据1980年全国碎屑岩沉积相模式和相标志讨论会的分组总结并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成的.文中首先谈到沉积相模式的研究在科研和生产上的重要意义,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沉积相模式的含义,以及鉴别沉积相的主要相标志类型.然后针对我国地层中经常见到的河流相、湖泊相、浊流相、三角洲相、海滩相和潮坪相,以及相标志中的层理进行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的现状、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世界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列举了一些国外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经验和我国关于水资源的政策,并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对水资源问题的合理建议与应对措施,将对我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黔东、湘西寒武纪碳酸盐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黔东、湘西寒武纪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类型多样,其中碎屑流砾屑灰岩是最主要的再沉积碳酸盐岩,发育在扬子碳酸盐台地南部和北部边缘斜坡相,主要为复合支撑,在其流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脉动性或波动性以及流动转化现象。据砾屑灰岩的分布范围、层位变化及旋回特征,表明扬子碳酸盐台地南部边缘,从寒武纪至早奥陶世是向东南推进的,扬子地块南缘已进入地壳变薄下沉的成熟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书由 H.E.赖内克和 I.B.辛格合著,于1973年由 Springer—Verlag 出版;中译本由陈昌明、李继亮译,1979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是关于陆源碎屑沉积环境分析的一部很成功的著作。自从一个半世纪以前在地质科学中确立了现实主义原理的重要地位以来,对现代沉积物和现代环境的研究愈趋深入。这是因为"现代是过去的索引"(Geikie,1905)。由于近年来发现碳酸盐沉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类似陆源碎屑沉积环境那样的能量控制,因之,作者选取了作为基础的陆源碎屑沉积环境为本书论述的对象,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