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储层次生孔隙的分布,本文建立了一种油田水有机酸离子色谱的测定方法,该分析方法简便、快捷、迅速、可靠,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并且通过此方法对实际油田水样品进行测验的同时,采用对同一样品进行不同浓度的检测,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对比可得出:稀释倍数为50的样品,成图效果较好。该方法对于通过研究油田水中的有机酸来研究储层次生空隙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油田开发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SnCu钎料镀层与Cu/Ni镀层钎焊接头的界面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观察了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钎焊接头界面的微观结构,并对钎焊过程中的界面反应进行分析。探讨了钎缝界面处IMC的生长机制,通过对不同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的IMC生长规律的分析建立铜锡化合物厚度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钎焊过程中SnCu钎料合金镀层与可焊性Cu层的界面处生成金属间化合物Cu6Sn5和Cu3Sn;化合物的生长厚度与焊接时间之间满足抛物线关系,表明化合物的生长为扩散反应控制过程,并随焊接时间的延长化合物的生长速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东海盆地X凹陷是中国近海天然气勘探开发主战场之一.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表明,"烃源岩、储层、圈闭、运移"四元耦合控制X凹陷天然气汇聚成藏.X凹陷中西部具有两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一种是凹中渐新统花港组挤压背斜-岩性圈闭成藏模式,天然气垂向优势运移、规模性汇聚;另一种是西部斜坡始新统平湖组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天然...  相似文献   
4.
运用盆地模拟技术中的岩石圈模型,基于大面积3D地震和90多口探井资料,建立了西湖凹陷精细的构造、地层、岩性模型,完成了岩石圈和沉积盆地2个尺度的热演化史模拟,得到了西湖凹陷不同地质时期的热流值;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时期的温度和烃源岩成熟度犚o,并通过现今实测的23口井校正后井底温度、50口井DST测试温度与42口井犚o测定值进行了校验及修正。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现今基底热流分布在40~60mW/m2,裂陷末期(32Ma)热流分布在60~70mW/m2,且中央构造带高、两侧斜坡带低,符合裂谷盆地的特点;但是,该地区现今和裂陷末期热流值远低于现今仍在张裂的弧后盆地即冲绳海槽的平均热流值458mW/m2,说明二者的盆地成因机制可能不同,根据现今热流分布特点推测该地区现今岩石圈可能并没有冷却到位,或者因后期反转、岩石圈底界抬升而导致上覆岩层遭受剥蚀以达到均衡。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现今热成熟度与油气性质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凹陷中北部为高—过成熟区,气藏以干气为主;而凹陷南部和斜坡带则为低—高成熟区,以凝析气和油藏为主,因此,凹陷南部和斜坡带是寻找规模性凝析气和油藏的有利区,凹陷北部是寻找大中型气田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析,剖析了构造演化对成藏组合时空展布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研究,构建了X凹陷主要成藏模式。研究表明:(1)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界划分为上部(柳浪组、玉泉组、龙井组)、中部(花港组)、下部(平湖组)成藏组合;(2)X凹陷具有4种主要成藏模式,即凹中背斜带南部有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局部”富集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北部无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整装”背斜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西部中—小背斜翼部岩性圈闭“断-砂”耦合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带平湖组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3)凹中背斜带南部强挤压区上部和中部成藏组合“局部”富集背斜、凹中背斜带北部中强挤压区中部成藏组合“整装”背斜、凹中背斜带西部弱挤压区中部和下部成藏组合“断-砂”耦合背斜-岩性圈闭、西部斜坡带下部成藏组合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有利勘探方向。近年来,在以上认识指导下新发现了凹中背斜带南部N271气田、凹中背斜带西部H11S、X31气田等,西部斜坡带X137、X251E、X196S/E、TX63等油气田,勘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西湖凹陷L构造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已有的原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松辽盆地陆相原油地化特征进行横向对比,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研究区原油的(∑C21)/(∑C22)比值大及族组分同位素比松辽盆地要重,反映了母质倾向于陆相高等植物;海松酸骨架的三环二萜类组成反映了陆相高等植物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成因,则研究区原油为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原油成熟度参数C2920S/20(S+R)值在0.45左右,属于生油高峰期产生的中等成熟原油,Ts/Tm、C30藿/莫及C3122S/22(S+R)成熟度参数总体上小于松辽盆地成熟油,而大于其低成熟油,反映了L构造原油属低熟——成熟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原油来源分析是确定油气勘探方向的重要依据。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原油和烃源岩特征,通过生物标志物谱图和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对比,结合原油与烃源岩分布特征,确定了西湖凹陷西斜坡不同区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原油总体上富含指示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物,但平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重,二萜类丰富,规则甾烷以C29甾烷为主;平湖地区原油碳同位素较轻,二萜类含量较高,且具有较低的伽马蜡烷;黄岩-天台地区原油碳同位素轻,二萜类含量低,规则甾烷以C29甾烷为主,同时C27甾烷的含量也较高。(2)研究区发育煤系烃源岩(包括煤和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两类烃源岩。煤系烃源岩富含来源于裸子植物的异海松烷类和蕨类植物的16β(H)-扁枝烷,从平北到黄岩-天台地区的煤系烃源岩中16β(H)-扁枝烷含量增加;暗色泥岩二萜类含量低,16β(H)-扁枝烷相对于降异海松烷占优势,且从平北到黄岩-天台地区暗色泥岩中C27甾烷、16β(H)-扁枝烷增加。(3)平北地区原油主要为煤系烃源岩贡献,平湖地区原油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和技术测定,提出小麦质量、清理效果、水份调节和设备操作是制粉工艺中影响面粉白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每个面粉厂只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妥善地处理以上问题,才能达到稳定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含油气盆地中与油气共存的重要流体,地层水化学特征对油气保存条件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湖凹陷中部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可靠的地层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古近系地层水具有矿化度较低,平均值为21 657.37mg/L,Na~++K~+、Cl~-、HCO_3~- 占优势,以NaHCO_3水型为主,钠氯系数、脱硫系数、镁钙系数较大,变质系数较小等特征,反映出古近系地层水浓缩变质程度较弱,处于半开启—半封闭的区域水动力缓慢交替区。地层水的来源除湖盆的淡水—微咸水蒸发浓缩作用外,还存在海水沿开放型构造向下伏地层渗入造成与同沉积水混合而咸化的作用。盐岩的溶解是Na~+、Cl~-的主要成因,钠长石的高岭石化对HCO_3~-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对地层水化学组成变化与天然气藏分布关系研究表明,地层水矿化度低值区(25 000mg/L)、NaHCO_3型水分布区,钠氯系数为1~1.6分布区、脱硫系数低值区(8)、变质系数为-80~-0.5分布区、镁钙系数低值区(1.5)等区域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10.
“气洗”是油气藏后期改造的重要营力之一,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曾发生过大规模气洗作用,但现有研究仅限于描述阶段,并未对原油的“气洗”地球化学特征展开系统研究。通过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和天台反转带原油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原油的甾烷、萜烷指纹特征及碳同位素特征相似,显示出具有相同母源的特征,均为成熟原油,但不同原油的物性特征、轻烃、正构烷烃及金刚烷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计算原油的石蜡度、芳香度和正构烷烃损失量及对金刚烷系列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认为气洗作用应是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非生物降解或热裂解。为进一步厘清原油的气洗作用过程及成因,探讨了原油气洗作用的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藏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平湖斜坡带北部原油主要为强烈蒸发分馏后的残余油,晚期可能被东部横向运移而来的高熟天然气混入,使原油中部分轻烃和金刚烷化合物含量升高;②平湖斜坡带南部主要受运移分馏作用影响,浅层聚集次生凝析油,分馏后的残余油在深层形成轻质油和蜡质油藏;③天台反转带原油主要为“气洗”晚期阶段形成的次生凝析油,其残余油目前尚未发现,暗指其深部储层或许具有一定规模的轻质、蜡质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