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1.
以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井的组合测井资料为基础,把横向测井电阻率转化为组合测井中深、浅电阻率,然后用深、浅电阻率比值法计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储层非均质评价参数等。应用实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为油藏二次开发中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百口泉油田走滑断裂带的发现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在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发现了一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十余条走滑断层将北东向的克乌断层截为十数段,并依次错开。走滑断层在三维地震水平切片上有清晰显示,主要表现为:各波组同相轴的终端呈线状定向延伸;波组同相轴图像有牵引现象;同属一套同相轴波组图形被明显错开;同相轴的波形突然变化;一套波组突然同向弯曲等。走滑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显示不如水平切片明显,但也有一定特征:中生界波组突然中断消失,与石炭系基底杂乱反射对接在一起;波组有中断现象,一系列中断点呈高角度向深部延伸;波组呈现波状变动或表现为反射突然模糊等。走滑断层为张扭性质,是北东向逆断层的配套滞后产物。百口泉油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块恰与走滑断层发育带基本吻合,故百口泉走滑断裂带对油气富集成藏以建设性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但是对岩性油藏形成过程的研究十分薄弱。在分析柴西南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显微荧光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结合对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深入分析了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柴西南区有两次主要的油气充注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其岩性圈闭形成具有相对早期性和多期性,其主要形成期在渐新世末期和上新世末期。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成藏期及保存-破坏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