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0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心凭 《润滑油》1992,(2):31-35
我国舷外机发展迅速,结合国外二冲程汽油机油发展情况,尽快研制出我国合格的二冲程汽油机油,以满足用户需要。  相似文献   
2.
柴油润滑性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作者从事柴油润滑性研究与检测工作十年来积累的大量数据,将柴油的常规理化分析指标以及质谱分析结果与柴油润滑性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总结,探讨柴油润滑性的机制。结果表明:脱硫工艺过程与柴油的润滑性有很好的相关性;磨损对某些含硫物质的多少并不敏感;柴油中氮含量越高,润滑性越好;柴油的黏度和密度越大,润滑性越好;馏出点温度越高,馏分的润滑性越好;饱和烃中的链烷烃和环烷烃对润滑性起负作用,而非饱和烃对润滑性有贡献,在芳烃组分中,多环芳烃比单环芳烃对提高润滑性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自从1988年美国船舶制造商协会(简称NMMA)制定了TC—W2规格之后,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开始有了比较完整的程序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速行车试验中油品的40℃运动粘度和磷谱分析结果的讨论。发现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油品中ZDDP的有效组分衰变分析,可以很好地预测油品的粘度增长趋势。P核磁共振仪是研究高温高速行车试验发动机油品质的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使用二类基础油及复合添加剂调制的油品,即使PS2O2含量已经接近0,油中PSO3含量下降仍然很慢,在使用二类基础油及复合添加剂调制的油品中,ZDDP的表面如此优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心凭  梁奇瑞 《润滑油》1999,14(5):54-56
自从1992年日本汽车标准组织(简称JASO)公布了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FA、FB、FC质量等级分类(JASOM345),以及与其相关的润滑性、清净性、排烟、排气系统堵塞(JASOM340、M341、M342、M343)四个发动机台架程序评定方法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不少国家亦相继建立了这一评定方法,并按此质量等级规定进行生产和销售二冲程汽油机油。据报道,到1998年三月底为止,世界各国在日本JASO进行登记的符合FA至FC规格标准的二冲程汽油机油品牌共有432个,其中亚洲276个(主要…  相似文献   
6.
FC级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大庆基础油、无异味煤油、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及国产添加剂调制成二冲程发动机油,该油满足日本JASOM345-93FC级指标要求,并于1997年4月通过了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7.
1992年7月8日,美国埃克森(Exxon)化工公司技术专家一行三人,在广东茂名与我国有关方面技术人员进行的技术交流。交流会上,美国埃克森化工公司二冲程油专家Eric Levis博士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二冲程汽油机油的发展概况及该公司开发的几种添加剂的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温高速行车试验考察汽油机油使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 1 0W / 30SG和 1 0W / 30SH汽油机油高环行车试验 ,探讨了高档轿车使用高档汽油机油在高温高速情况下的使用性能。从两次高环行车结果可知 ,在 40℃运动粘度增长方面 ,与Seq .ⅢE发动机台架程序评定有一定的相关性。总的说来 ,行车试验可变因素较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试验的准确性 ,但在尚未建立标准发动机台架的情况下 ,行车试验可以作为考察油品质量使用性能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市场的发展对摩托车专用机油提出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的摩托车生产量世界第一,但质量档次不高,现在已进入质量的提高阶段,我国二冲程油的质量水平先进,但是市场占有率很低,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摩托车生产厂家和销售部门应该引导用户推广使用二冲程油,目前摩托车的燃油直喷和催化转化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国内润滑油研究部门和生产厂家应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作者多年来从事柴油润滑性检测工作的经验积累,对影响柴油润滑性检测结果的诸多因素进行探讨,介绍柴油抗磨剂以及生物柴油的检测情况,这对即将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柴油润滑性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