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前在超深井的超长超重尾管悬挂固井工艺中,尾管的浮重常常接近或超过尾管悬挂器的额定载荷,容易造成上层套管在悬挂点处变形甚至破裂,致使尾管悬挂失败,从而影响整个尾管固井工艺的顺利实施。文中提出一种"半坐半挂"的尾管悬挂工艺,可以降低高负荷或超负荷悬挂的风险,该悬挂工艺既能保证尾管悬挂的成功,又不影响整个尾管固井施工。通过现场施工案例的分析,该尾管悬挂工艺具有易操作、低风险的优点,对超长超重尾管固井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对超深、复杂地层的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优化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跨尺寸尾管悬挂固井后进行尾管回接时,大尺寸规格的尾管悬挂器内径大于尾管和回接套管内
径,回接套管内径小于尾管悬挂器内径较多时,常规尾管回接技术中,回接装置及回接固井时残留在尾管悬挂器内
的水泥石不能够全部钻除,容易造成后期电缆或管柱作业时,在尾管悬挂器位置起下工具设备阻卡、封隔器胶筒损
坏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有效处理,增加了作业成本。针对此类问题,研究了内插管回接技术,详细介绍其结构原理、
设计要点和主要施工工艺,内插管回接技术能实现回接套管与尾管通径连接,在川西气田多口井成功应用,效果良
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川西长裸眼水平井中尾管下入遇阻和不易下到设计位置的问题,从提高尾管固井工具可靠性和尾管固井管串组合通过性等方面入手,优化了尾管固井管串组合,并选用压力平衡式尾管悬挂器、整体式弹性扶正器和弹浮式浮箍等关键工具,制定了降低尾管下入遇阻概率和提高解阻成功率的技术措施,形成了适用于长裸眼水平井的下尾管中途大排量循环解阻技术。压力平衡式尾管悬挂器能消除循环憋堵或异常高压导致尾管悬挂器提前坐挂的风险;整体式弹性扶正器最小复位力约为常规单弓弹性扶正器的2倍,可提高套管居中度;弹浮式浮箍能解决常规弹簧式浮箍大排量长时间循环弹簧疲劳失效和回压阀冲蚀密封失效的问题。长裸眼水平井下尾管中途大排量循环解阻用技术在川西50口中浅层水平井进行了应用,解决了尾管下入遇阻和下不到设计位置的问题,尾管到位率达到了98%。研究结果表明,长裸眼水平井下尾管中途循环解阻技术可以解决川西长裸眼水平井尾管下入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既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其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认清企业的自身环境,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更应该抓住机遇,找到出路,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几年,随着我国大力提倡科学的发展现,以及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企业技术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及发展。要解决技术创新发展中仔在的问题,不仅需要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并且要提高产品的含金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技术创新的法制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既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元坝气田开发井三开技术尾管安全下入和提高封固质量的技术难点,在分析总结元坝气田陆相地层固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套管悬重与悬挂器坐挂后的过流面积选择合理的非标准尾管悬挂器,确定了尾管悬挂器的性能参数;根据固井防气窜与提高固井质量的要求,选择了合适的水泥浆与前置液体系;为保证套管安全下入和提高水泥环胶结质量,制定了针对性的通井、承压及循环洗井等井眼准备措施;为提高水泥浆顶替效率,设计了合理的入井管串结构与固井工艺措施,形成了可以提高陆相复杂地层固井质量的综合固井技术。该技术在元坝气田现场应用后,固井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质率达54.5%。研究结果表明,大尺寸非标准尾管固井技术可以解决元坝气田陆相地层的固井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7.
元坝10-侧1井是中石化部署的一口勘探开发一体化井,该井原设计井深7150.0m,实际钻至长兴组循环测后效时油气显示较好,气测最高全烃68.40%,油气上窜速度29.36m/h.根据此井的油气显示情况决定采用回填导眼段,采取侧钻定向井开发长兴组优质储层,侧钻后井深增加至7273.0m,裸眼段增长至2045.0m,造斜段长选883.0m,全井最大井斜达到79.14°,井底位移668.46m.本井属于易漏失、超长封固段、小间隙尾管固井范畴,通过对悬挂器及附件的选型、强化下套管和钻杆技术措施、使用高效前置液、优选水泥浆体系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该井套管顺利下到位和固井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8.
元坝10-侧1井是中石化部署的一口勘探开发一体化井,该井原设计井深7150.0m,实际钻至长兴组循环测后效时油气显示较好,气测最高全烃68.40%,油气上窜速度29.36m/h。根据此井的油气显示情况决定采用回填导眼段,采取侧钻定向井开发长兴组优质储层,侧钻后井深增加至7273.0m,裸眼段增长至2045.0m,造斜段长达883.0m,全井最大井斜达到79.14°,井底位移668.46m。本井属于易漏失、超长封固段、小间隙尾管固井范畴,通过对悬挂器及附件的选型、强化下套管和钻杆技术措施、使用高效前置液、优选水泥浆体系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该井套管顺利下到位和固井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