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矿区的地质背景,地层、构造、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查明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包括以下三点: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事实证明,在该研究区内进行的化探找矿方法,效果明显,且均为矿化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的天然气产于奥陶系顶部古风化亮马家沟组白云岩储层中,储集空间的形成是不同期次溶蚀作用和充填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溶蚀孔洞充填物为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石英、黄铁矿等矿物,根据充填层序及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可识别出不同期次的充填物.溶蚀孔洞的充填程度和充填类型明显地控制着储层的储集性.  相似文献   
3.
板桥—北大港地区沙三段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黄骅坳陷板桥—北大港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该区重力流沉积的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以及生物特征。通过单井沉积剖面特征研究,分析了浊积岩发育的一般规律,识别出深水浊积扇沉积和重力流水道沉积等2种类型的沉积物重力流;并进一步分析了沉积微相、沉积组合序列,建立了浊积岩沉积序列模式,探讨了形成沉积物重力流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4.
根据岩芯、录井、测井资料,将板桥北-大港地区沙三段近岸水下扇划分为3个亚相和6个微相:扇根亚相(包括主水道、主水道侧缘),扇中亚相(包括辫状水道、水道间和前缘)以及扇端亚相(扇端泥)。探讨了其砂体平面形态展布特征、并且恢复了本地区近岸水下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
恩施区块是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油气的重点勘探领域,弄清地层基本特征对后续的油气勘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和室内外研究分析,采用野外剖面实测对比、样品制备、薄片鉴定和物性测试等方法,详细的对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重点地层进行岩石学和物性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层位岩性主要为泥微晶灰岩、生物灰岩、泥岩、碳质泥岩,局部见少量泥晶-粉晶白云岩,孔隙不太发育,主要为次生溶孔、溶洞,但绝大部分被方解石、白云石充填,也可见生物体腔被方解石、白云石交代;(2)泥岩致密,具备好的盖层能力;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为超低孔-低渗致密性储层,受微裂缝影响,孔渗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沉积学、生物和地球物理测井相标志研究基础上,运用锶钡质量分数比值和锶钡散点图法,锶钙和钍铀 比值法、沉积磷酸盐法、碳氧同位素和氧化-还原电位法等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对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时的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石千峰组为 淡水沉积,属干旱、炎热、氧化的陆相湖泊环境。其结论与石千峰组的棕红、紫红和紫灰色陆源碎屑岩沉积特别 与红色沉积层为特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召30井区盒8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召30井区位于苏里格气田东部地区,以岩心观察资料、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观察、物性资料分析等为研究手段,对该地区盒8段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渗关系等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部召30井区主要以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石英砂岩较少,成分成熟度很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含量很少,且孔隙面孔率含量很低;该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砂体,分流河道亚相居多,且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沉积物源及古气候条件,采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砂岩碎屑及粘土矿物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目的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物源特征.研究表明,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主要沉积于火山带内的局部盆地,沉积物源为侏罗纪东北地区大规模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岩,沉积具有埋藏快速、物源集中等特征,沉积期古气候较湿润.  相似文献   
9.
汝箕沟盆地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具有三套岩性组合。在古气候及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河流相中发育堤泛亚相和河道亚相,在三角洲相中仅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泊相中以浅湖亚相为特征。利用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表明该套沉积是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的;应用电化学法测得该套地层是在氧化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米脂地区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叠加样式与砂体成因、储层物性特征和成岩相组合特征,识别出3种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不同位置和不同沉积体系中发育不同的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主要分为压实、压实—胶结和胶结—溶蚀3种成岩相组合;建立了物性向上变化不大、物性向上变差、物性向上变好、物性向上变差后复变好、物性向上变好后复变差和物性变化复杂6种储层非均质性成因模式。基准面旋回变化和成岩作用是岩性油气藏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在中期基准面旋回早期,充填在层序界面之上的进积—加积型的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发育物性向上变化不大、物性向上变差和物性向上变差后复变好3种成因的非均质性储层为主,非均质性相对较弱,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