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N2/CO2等温吸附方法,文中对黔北地区不同构造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特征进行表征,并且基于构造差异深入分析了其孔隙结构及甲烷吸附能力.研究表明:相比于高陡构造区,低缓构造区孔径以双峰分布为主,并且发育较多的微裂隙有机质孔隙、与黏土矿物紧密结合的有机质孔隙以及粒间孔隙,而刚性矿...  相似文献   
2.
爆燃压裂技术是一项成本低、适用性广的气体压裂技术,在陆地和海上油气田应用广泛,增产效果明显。虽然已有大量对爆燃压裂效果预测方法的研究,但都是将解析方法与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独立应用。存在解析预测方法不能准确表征地层非均质性,而数值模拟方法又难以表征近井解堵增产效果的缺陷,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本次运用解析模型计算出爆燃压裂对表皮系数的改善程度,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效果预测,将解析法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得到数值模拟等效表征方法。对比预测产量与措施后实际产量,符合率较高。该方法对于开展爆燃压裂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页岩油藏岩石孔隙结构复杂,纳米孔发育,有机质丰度高,导致页岩油储层中流体渗流规律不符合经典达西定律,且页岩油在无机和有机纳米孔中的传输机理尚不明确.文中结合润湿特性,考虑边界层、液体吸附、界面滑移、应力敏感以及强流体-壁面作用力导致的原油物性变化,建立了纳米尺度流体传输模型,研究了不同烷烃分子在纳米孔中的传输机理.结果表明:多因素耦合的页岩油微尺度传输模型可以合理描述页岩油传输特征;微尺度效应对长链烷烃分子影响更加明显,在计算纳米孔发育的页岩储层渗透率时需考虑不同烷烃分子的影响;界面滑移及物性变化是导致微尺度现象的主要机理;页岩油应力敏感效应不同于常规尺度,不仅与力学属性、有效应力等因素有关,微尺度效应也产生直接影响.所建模型可应用于页岩储层渗透率预测,能为页岩油藏生产动态分析、产能预测和生产制度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蒸汽吞吐是开发稠油油藏一项重要的热采技术,然而由于边水侵入导致吞吐井含水率急剧增加,边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的开发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在蒸汽驱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了模拟边水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的实验装置,对氮气泡沫堵水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维双填砂管实验研究了该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储层水侵程度、边水能量大小和原油黏度对该技术的效果有显著影响。注入时机越晚,堵水效果越明显;堵水效果会随着边水能量增强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原油黏度越大水侵时间越早,堵水效果越差。通过一维双填砂管实验研究了该技术的注入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注入方式为氮气段塞+氮气泡沫段塞+蒸汽段塞。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该技术更适用于蒸汽吞吐井周期吞吐含水率不小于80%的边水水侵油藏、储层边水能量中等和油藏条件下稠油黏度小于10 000 mPa·s。目标稠油油藏的水体倍数为5~10倍,油藏条件下原油黏度小于5 000 mPa·s,满足矿场试验的条件。根据研究结果在海上W油田P8H和P9H井进行了矿场试验,作业成功率100%,油井周期吞吐含水率平均降低22.5%,周期增油量平均提高4 914 m3。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