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发育一套百余米厚的白云岩。基于柯坪地区11条野外露头剖面1 000多张岩石薄片的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特征观察描述,运用微相分析方法,对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进行岩石学、古生物学和沉积环境分析。根据显微镜下碳酸盐岩颗粒类型、生物群、沉积组构等显微特征,在肖尔布拉克组识别并划分出11种微相类型和5种成因上相似、纵向上变化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微相组合。此外,微相分析还表明,肖尔布拉克组储集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和微生物格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弱纹层状粉—细晶自形晶—他形晶白云岩微相(MF2)、内碎屑白云岩微相(MF10)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与微生物相关的微相(MF6,MF7和MF8)次之。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能谱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工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马五段)白云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等开展研究,将研究区马五段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分为近地表-浅埋藏和中-深埋藏两个阶段。研究表明,马五段白云岩储层可分为泥晶-微晶白云岩型、晶粒白云岩型和颗粒白云岩型3大类;准同生期近地表环境中的溶蚀作用是储层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白云岩化作用是储层孔隙保存的重要有利条件,胶结作用是孔隙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含石膏结核和含石膏团块的泥晶灰岩在海平面短暂下降期间,受大气淡水影响,石膏溶解,形成膏模孔和不规则膏溶孔,后经浅埋藏期白云岩化作用,岩石抗压性得到增强,利于孔隙保存,中-深埋藏期经历胶结作用,部分孔隙空间被充填;颗粒灰岩在沉积期形成粒间孔,在准同生期经胶结作用,在浅埋藏环境下经历白云岩化作用,残余粒间孔得到保存,形成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3.
塔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上段斑状白云岩发育,为探究其成因机理及油气储集意义,基于岩心、岩石薄片和碳氧同位素、全岩及微区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系统讨论了鹰山组上段生物扰动选择性白云石化作用机理及其储层特征。斑状白云岩由白云质斑块和灰质基质构成,白云质斑块占比为30%~75%,沿Thalassinoides潜穴分布,主要由粉晶—细晶白云石组成。白云质斑块具有相对较高的Fe、Mn及Ni元素含量,δ13C值为-1.48‰~0.06‰,δ18O值为-8.64‰~-6.95‰;灰质基质的δ13C值为-1.93‰~-0.61‰,δ18O值为-8.14‰~-7.08‰。白云质斑块和灰质基质的全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平坦型”,原位微区测试结果表明白云质斑块具有Eu正异常。鹰山组上段斑状白云岩的形成受生物扰动和微生物活动控制,生物扰动可改善潜穴部分的孔隙结构,为同期海水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潜穴内部生物活动形成的有机质为其繁盛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生成NH3可提高潜穴微环境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