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数理化   1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依据最近提出的高分子稀溶液粘度的浓度 依赖性的团簇理论 ,对高分子‘理想混合物’的定义进行了更新的理论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判定高分子相容性的粘度判据 .从现有的大量实验数据看 ,该判据是和事实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初次参加《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的教师,从听课、备课、上课、课后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只有做好这每个环节,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物理"教育是以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面向工程教育的高分子物理课程面临着与理科教育不同的培养对象和不同的培养目标。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历程和教学改革为例,结合"高分子物理"自身的特点和定位,提出了"高分子物理"要在工程教育的各专业课程之间起桥梁作用,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分子物理课程。就目前工程教育的"高分子物理"面临的多元化就业和职业化课程的矛盾、工程教育和行业对接的矛盾、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深度和广度的矛盾、通选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缺乏有效结合的矛盾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芳胺与三光气反应制得芳基异氰酸酯(2a~2n);2a~2n分别对布雷菲德菌素A(3)的7-羟基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14个新型布雷菲德菌素A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7-O-(芳基氨基甲酸酯)-布雷菲德菌素A(4a~4n),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HR-MS表征。初步的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表明,4i~4k均丧失抑制食管癌细胞株TE-1活性。分子对接研究揭示,引入3后,4的分子空间位阻增大,导致不能与靶位结合,致使抗肿瘤活性丧失。  相似文献   
5.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比热容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常规热流型DSC仪测量物质比热容时的两个误差来源,即实际的升温速率偏离了程序设定的升温速率以及试样铝盘与参比铝盘两者质量的差异造成的影响进行数学分析,导出了计算比热容的改正方程.此方程的第一项HFT为实验热流值与实际升温速率的比值,第二项为测试过程中由于样品盘与参比盘的质量不同所引起的修正项,从而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用此方法测量水、苯甲酸和氯化钾的比热容均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物质相变潜热的精确量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在测量物质相变潜热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当相变前后试样的比热发生较大的变化,亦即相变前后DSC的基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导致在实际测量样品的相变潜热过程中,出现各种经验处理方法共存的局面[1-3]。对于同一实验曲线,不同的经验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潜  相似文献   
7.
依据最近提出的关于单分散高分子的稀溶液粘度的团簇理论,对多分散高分子的稀溶液粘度的浓度依赖性进行了更新的理论分析。最后得到一个新的多分散高分子的稀溶液粘度与浓度的关系式。实验研究表明,该关系式是与实验数据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对热塑性高分子作熔体加工时,在此过程中同时再叠加机械振动,设计制造的加工机器一方面具有卓越的技术经济指标,另一方面制品的物理性能也得到了提高[1,2].此类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动态成型过程中聚合物的流变行为或者成型后制品的力学性能方面[3,4],对聚合物本身在此外加交变力  相似文献   
9.
发蓝光材料聚烷基芴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芴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极具光、电活性的重要有机聚合物材料 .早在 90年代初 ,Fukuda等[1,2 ]首先报道了聚芴的合成 .在过去的几年中 ,由于这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卓越的光电性能 ,使其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件、导电光刻蚀、光电池、生物传感器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 .国外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光电性能的聚芴共聚物 ,并用于研制各种光电器件[3~ 10 ] .从单体合成方法来看 ,大多都有采用文献 [1 ]所述的方法 ,但该方法要求在无水 (正丁基锂 )、无氧 (Ar气 )、低温 ( - 78℃ …  相似文献   
10.
李文波  薛锋  程镕时 《高分子学报》2008,(12):1198-1203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技术(DSC)对聚乙烯醇(PVA)水溶液反复冰冻过程中的溶剂化效应进行研究.引入水化数的概念来表征溶剂化效应的大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区间的PVA水溶液其在反复冰冻过程中溶剂化效应显著不同,主要归因于高分子链分子内和分子间缠结程度对溶剂分子"参与"溶剂化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作者把极稀高分子溶液的研究结果拓展到高分子稀溶液或亚浓溶液区间,阐述了高分子溶液中高分子链的物理图像.冷冻次数的增加导致链间缠结增加,部分溶剂则被包裹在由链间缠结点所形成的网圈内成为分子链的一部分.溶液溶剂化程度的变化受到包裹溶剂与高分子链脱溶剂化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