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快速发展,内河水域的船舶流量正逐年增加,危险品和化学品的运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内河船舶污染事故风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船舶溢油事故时常发生,这些变化对内河水域的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内河船舶溢油应急能力己经不能满足应急反应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特别是内河船舶溢油控制技术设备建设明显滞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内河船舶溢油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与压力,提出了内河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技术装备建设设想,希望通过促进内河溢油应急设备建设的发展来提高内河溢油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Matlab中的GUI界面搭建平台,并对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进行匹配及仿真。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汽车上,饰板、镀铬饰条等外装树脂部件被广泛应用,其既满足了外饰件的功能性要求,也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外形美观程度。本文以后牌照饰板为例,通过其常见结构,提出和总结了一般设计流程和方法,具有工程实际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重型商用车传动轴支承的结构和隔振原理,提出了传动轴支承刚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根据隔振理论,采用变刚度的传动轴支承,使传动轴支承具有低频大阻尼、高频低刚度的变参数性能,能有效吸收振动能量:试验表明,振动明显减小,彻底解决了由传动轴振动引起的传动轴支承横梁开裂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东风商用车轻量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汽车轻量化的现状,以及商用车轻量化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商用车轻量化开发的思路和原则。介绍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轻量化开发的实践情况和效果,以及商用车轻量化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商用车的轻量化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徐彪  邓达 《汽车科技》2009,(6):13-16
分析了国内外汽车标准化、模块化的现状,结合商用车开发的实际,提出了商用车标准化、模块化开发的思路和开发原则;商用车的模块化工作必须充分分析客户的需求特性,并结合平台整合和总布置标准化来设计,才能达到以最少的车型和零部件满足更多的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车架标准化设计理想状态,建立起车架产品特性数据库,制定出车架部件设计标准。车架标准化设计目标是系列化、通用化:尤其对车架标;隹化设计工作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精确的车辆瞬态燃油消耗估计是车辆节能控制研究的基础,稳态燃油消耗模型受燃油发动机的非线性工作特性、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车辆行驶的环境、车辆行驶状态、车辆负载等多种因素影响,计算的瞬态燃油消耗与实际燃油消耗偏差较大,现有瞬态油耗模型参数不易标定,因此本文中通过车辆速度与加速度构建了一种新的瞬态燃油消耗估计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求解,为进一步降低瞬态燃油消耗率的估计偏差,引入指数速度衰减的加权因子,即采用带指数衰减因子的最小二乘法求解油耗模型中的参数,并通过实车试验对瞬态油耗估计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油耗模型可精确地估计车辆瞬态油耗,带指数速度衰减因子的最小二乘法可进一步降低油耗模型的油耗估计偏差,且估计精度受车辆行驶状态和道路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决策是指驾驶人与驾驶自动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交互和协同决策的过程,其对于提升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人机协同决策技术在当下文献研究中碎片化且缺乏相关综述研究的现状,介绍了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决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基于对人机协同驾驶领域研究现状的梳理,从驾驶权限和人机交互2个维度对人机协同决策方法进行分类,前者包含以人为主、人机驾驶权限切换和以机为主的3种决策方式,后者包含人机直接交互和人机间接交互2种决策形式。进一步根据智驾系统中人机协同决策的层级差异,将人机协同决策技术分为人机协同行为决策、人机协同运动规划两大关键技术。前者可分为仲裁驾驶权限、协调驾驶意图和人类在环学习3类,后者可分为人机协同的路径规划和轨迹规划2类。最后,对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决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通过梳理总结认为: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决策技术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决策层面,也依赖于上下游共同的技术进步,且多模态人机界面和深度强化学习等技术将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人机协同决策技术将依托新型决策意图传导技术与大语言模型步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白车身作为整车体系的主体框架,其力学性能也是整车力学性能的基础。减震器作为悬架系统中起到吸收、缓和路面不平带来冲击、振动的主要零件,是用户评价车辆舒适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结合某SUV的后悬架减震器固定结构在MTS试验、道路试验中出现的钣金、焊点开裂问题的解决,总结出可靠的后减震器固定结构所必需具备的要素,同时为后续车型设计提供了相应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