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1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DNA条形码分子标记作为华溪蟹属(Sinopotamon)淡水蟹类辅助分类工具的可行性。选取分布于鄱阳湖流域的6种华溪蟹属淡水蟹类78个样本,采用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以及ITS2核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同属序列片段,经DNA提取、引物筛选、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及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计算得到的遗传距离和所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华溪蟹DNA条形码标准基因的选择。在本实验涉及的淡水蟹类个体及类群的识别上,16SrRNA和ITS2基因片段不适宜作为DNA条形码标准基因,而COI基因片段结合GenBank部分华溪蟹属序列数据分析,可区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75%的物种。以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为DNA条形码标准序列,可作为华溪蟹属淡水蟹类物种鉴定的辅助分类工具。  相似文献   
2.
选取秦岭山脉地区华溪蟹属(Sinopotamon)淡水蟹进行DNA条形码研究,探讨DNA条形码在华溪蟹分类中的适用性。经与模式标本比对,采集样本为光泽华溪蟹指名亚种(Sinopotamon davidi davidi)、尖叶华溪蟹(S.acutum)、长安华溪蟹(S.changanense)和陕西华溪蟹(S.shensiense);选择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及核ITS2序列片段作为DNA条形码,经DNA提取、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及测序数据分析,发现ITS2序列获取效率过低,不适宜作为DNA条形码;将实验获得62条COI序列与GenBank中的55条华溪蟹COI序列共同组成数据集,构建的NJ、ML树可明确鉴别光泽华溪蟹指名亚种(S.davidi davidi)、兰氏华溪蟹(S.lansi)、长江华溪蟹指名亚种(S.yangtsekiense yangtsekiense)、凹肢华溪蟹(S.depressum)及福建华溪蟹(S.fukienense),但尖叶华溪蟹(S.acutum)与长安华溪蟹(S.changanense)、陕西华溪蟹(S.shensiense)与长江华溪蟹桐柏亚种(S.yangtsekiense tongbaiense)及陕县亚种(S.yangtsekiense shanxianense)均因遗传距离过小而无法鉴别;NJ树显示长安华溪蟹(S.changanense)、尖叶华溪蟹(S.acutum)基本依据在秦岭两侧分布而分为两支,提示山脉对于华溪蟹分布起一定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华溪蟹属淡水蟹类分布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整理中国大陆华溪蟹属(Sinopotamon)淡水蟹类的地理分布数据,结合其在中国大陆自然区-带与景观区系统中的分布结构特征,建立数据库并采用聚类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其自然地理区域分异。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华溪蟹属栖息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型)、北亚热带(湿润型)、中亚热带(湿润型)及南亚热带(湿润型)的山地、且以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及平原的河流、湖及池岸旁的泥洞中为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克氏原螯虾为雌雄异体淡水水生甲壳类外来入侵物种,凭借其入侵生物学特性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得以迅速扩张,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诸省市的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中,甚至成为优势种群已严重威胁到本地淡水底栖水生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在对赣江中支南昌市杨子洲江段采集的克氏原螯虾进行形态学测量时发现一例雌雄间性的克氏原螯虾个体,即第一腹肢已特化为生殖肢,但第二腹肢并未特化,仍与雌性的第二腹肢相同。其生殖孔开口于第3对步足的基部,与雌性生殖孔的开口位置相同。本文拟就螯虾下目部分物种雌雄间性体可能的发生机制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组国际单体型图计划(The International Haplotype Map Project,HapMap)旨在构建全基因组范围的常见遗传变异数据库,为复杂性疾病、人类进化和其它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此研究基于HapMap计划第Ⅰ期数据,通过群体基因组学策略对亚、欧、非人群中的正选择信号进行扫描.在基因组范围建立了一个包含多层次信息(基因、窗口、大型区域)的正选择图谱.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正选择,正选择的"候选窗口"占总筛查窗口的~5%;基因组中的正选择信号集中于某些特定的染色体区域;确定了62个可能受到强正选择的大型区域,以及区域内相应的88个受到强正选择的"候选基因".研究还发现人群特异的选择在人群的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研究将为后续的人类进化和自然选择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7.
根据淡水蟹类模式标本的形态,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采集武夷山地区的淡水蟹类标本进行分类与整理。结果表明武夷山脉地区的淡水蟹种类共计5属(束腰蟹属Genus Somanniathelphusa、华南溪蟹属Genus Hua-nanpotamon、华溪蟹属Genus Sinopotamon、博特溪蟹属Genus Bottapotamon、南海溪蟹属Genus Nanhaipotamon)33种。Somanniathelphusa属淡水蟹只分布于武夷山脉江西侧;Nanhaipotamon属淡水蟹则分布于武夷山脉福建侧;Sinopotamon属、Huananpotamon属与Bottapotamon属在武夷山的江西、福建两侧均有分布。分析武夷山脉淡水蟹分布现状的成因,本文认为是武夷山脉的阻隔作用所导致的生殖隔离,及其局部地理的微生态条件的不同与变化,使此地区多种物种的形成。有些淡水蟹所分布地域的隘口处,均有水系(溪流)相连通,这可能是武夷山脉东西两侧共有种存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观察小鼠于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腹腔注射(ip)脂多糖(LPS)时血浆TNFα含量及肝脏、腹腔巨噬细胞和卵巢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用阴道涂片确定小鼠的动情周期,分别于动情期、动情后期和动情间期ip LPS,10小时(h)后,用RIA法测定血浆TNFα和E2、P含量的变化,RT—PCR法测定肝脏、腹腔巨噬细胞和卵巢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血浆TNFα含量于动情期(此时E2含量较高)和动情后期(此时P含量较低高)ip LPS无明显变化,于动情间期(此时E2和P含量均较低)ipLPS则明显现升高(P〈0.01);RT—PCR结果显示,正常肝脏、腹腔巨噬细胞和卵巢组织中TNFα mRNA于动情期和动情后期表达很弱或未检测到,于动情间期表达增强;动情周期不同阶段ipLPS后,上述细胞和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均有所升高,但于动情间期升高的程度明显高于动情期和动情后期(分别P〈0.01)。动情期和动情后期由于较高水平的E2和P含量对LPS诱导的TNFα mRNA表达和TNFα含量的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硅藻土表面吸附铅的测定方法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用硝酸作抽提剂,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抽提液中的铅,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0.
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二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南京郊区,因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物学特性,迅速入侵我国长江中下游诸省市的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本文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淮河水系、东南沿海水系与台湾省桃园县及原产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共12个自然水体克氏原螯虾群体的14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和主成分散布图显示,台湾桃园县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首先聚为一类,再与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聚为一类。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趋于分为两类,长江水系中下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鄱阳湖支流群体与珠江水系群体聚为一类,长江水系上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太湖支流群体、长江水系乌江支流群体、长江水系洞庭湖支流群体、淮河水系群体、东南沿海水系群体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1.518%、23.382%、15.823%、8.767%;累积贡献率79.491%;雄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0.396%、23.407%、16.344%、9.665%,累积贡献率为79.811%。对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群体的判别分析中,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4.0%,综合判别率为82.1%;雄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6.8%,综合判别率为86.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克氏原螯虾群体存在一定的种内不同群体间外部形态差异,该差异主要集中存在于头胸部和腹部的若干性状指标上,可能是因栖地自然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