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3篇
数理化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Fenton 试剂处理2,4-D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enton试剂(Fe2+/H2O2)处理含有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模拟废水.结果显示,Fenton试剂对2,4-D有很好的去除效果.Fe2+和H2O2的摩尔比为1:20,在H2O2为1/2Qth理论投加量的条件下处理30mtn,2,4-D去除率达到80.0%.考察了Fe2+投加量、Fe2+和H2O2投加比、2,4-D初始浓度和pH等因素对2,4-D降解的影响.通过GC-MS和HPLC检测到反应中间产物有2,4-二氯苯酚、邻氯苯酚和对氯苯酚,氯离子在这些中间产物上释放.通过离子色谱检测到进一步氧化的产物还有小分子酸,如乙醇酸、乙醛酸、顺丁烯二酸,提出了Fenton降解2,4 -D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以印染废水为主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锑污染来源特征,对浙江省嘉善县某污水处理厂及纳管行业进行水体锑(Sb)的采样分析,同时对印染和喷水纺织两大行业的锑污染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污水处理厂纳管废水中,印染行业废水占纳管总量的55.2%,排锑量占总量的79.3%,是该污水处理厂锑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印染生产过程中,布料中锑的平均流失量为7 mg·kg-1,平均损失率为13%,污染物锑在退浆、水洗和染色工艺段中的释放量依次为:染色 > 退浆 > 水洗;喷水纺织织造工艺中锑的释放量较少,布料中锑的平均流失量为2.2 mg·kg-1,平均损失率仅为2.1%;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印染各工段废水和织造废水中,锑主要以Sb(V)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3.
针对印染废水组成复杂、色度大、COD值高且难生物降解等特点,开发了一种新型内循环式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0.4,18.3和11.4h时,CODC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77%,30.16%和23.38%;对应的NH3-N平均增长率为12.73%,23.16%和32.54%;出水pH值有升高的趋势,波动小于进水;反应器在分解印染废水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了苯胺或萘胺类物质,出水BOD/COD值最高提高了40%.反应器泥水分布均匀、不堵塞、易启动、运行稳定,对于难降解废水的处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渗氮活性炭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了2,4-二氯苯酚(2,4-DCP)在渗氮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并与传统活性炭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活性炭渗氮处理后对2,4DCP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探讨了渗氮活性炭对2,4-DCP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征.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对2,4-DCP在渗氮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渗氮活性炭对2,4-DCP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分别采用拟一级反应、拟二级反应和颗粒内扩散反应模型考察了渗氮活性炭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动力学并拟合了这些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被证实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后分别计算了吸附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渗氮活性炭对2,4-DCP的吸附是放热的和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制备Fe-Cu/活性炭非均相催化剂,利用EDS、XPS、BET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Fe和Cu主要以Fe2O3和CuO形式分布在活性炭的微孔内.Fe-Cu/活性炭非均相催化剂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时,CWPO工艺处理出水CODCr去除效率比普通AC/H2O2工艺高,去除率可从普通工艺的17.03%提高到34.84%,出水水质基本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78-2002)一级B标准.得到的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双氧水质量分数0.075%,水力停留时间(HRT)2 h,反应塔每周冲洗1次,每次冲洗3 h.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考察聚中性红修饰电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脱氮产电性能的影响,构建了各种不同微生物燃料电池。实验表明,聚中性红修饰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CPNR-MFC)具有最强的脱氮和产电性能,其次为聚中性红修饰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APNR-MFC)。在不同进水硝氮浓度下,实验组MFCs对硝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CPNR-MFC具有0.040kg ·m-3·d-1的最大硝氮去除速率和15.29 W·m-3的最大功率密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4.29%和82.51%,而APNR-MFC仅分别提高5.71%和31.93%。通过对比MFCs的电化学特性和微生物特征,探究了聚中性红修饰电极对MFCs性能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涂布分离法从造纸废水中分离并筛选出4株对造纸废水中溶解和胶体物质(Dissolved and colloidal substance,DCS)具有较好去除效果的微生物.经16S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1,3和4号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号菌株属于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通过SBR反应器的连续运行发现,4株复合菌株能在反应器中稳定存活,且对造纸废水中的CODCr、DCS、DS去除率分别保持在60%,42%和40%左右,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实验表明,该4株菌株是去除造纸废水中DCS物质的良好菌种.  相似文献   
8.
固定床活性炭吸附元素态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燃煤烟气中汞排放引起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的原因则是其中的元素态汞(Hg^0)由于其低熔点、高平衡蒸汽压以及低水溶性而难以在传统的烟气净化装置中去除.本试验采用固定床活性炭(AC)吸附元素态汞,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汞的吸附取决于活性炭的量、活性炭颗粒大小、汞初始浓度、反应温度以及氯化物浸泡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控制造纸废水循环中的溶解和胶体物质(Dissolved and Colloidal Substance,简称DCS),通过碎浆和抄片实验模拟造纸生产环节,探究了废水循环次数与DCS各特征参数以及纸张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DCS微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0~200nm;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DCS的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且主要由CS贡献;DCS的阳离子需求量主要由DS贡献,DCS和DS的阳离子需求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不断增大;DS是DCS电导率的主要来源,DCS和DS的电导率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逐渐增大;DCS的COD主要由DS贡献,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DCS和DS的COD值逐渐增大;DCS物质以DS为主,DCS和DS的质量分数随水循环次数的增多显著增大,纸张性能参数值随循环次数增多不断降低,当循环次数达到18以上时,DCS物质的累积已对造纸操作和纸张性能产生了严重影响,测得此时DCS物质的COD值为985.23mg·L-1、Zeta电位值为-29.90mV、阳离子需求量为284.30mmol·L-1、电导率为2.85mS.  相似文献   
10.
苕溪污染物入湖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2010年苕溪入湖河流小梅港、长兜港和大钱港的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杨家埠和杭长桥2个水文基点站的径流量数据,计算CODMn、NH3-N、TP和TN等污染物的入湖通量来明确苕溪入湖的主要污染及通量的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并计算水质的污染分担率,表明苕溪的入湖河流水质总体为Ⅲ类,首要污染物为TN;统计逐日流量数据,计算2005~2010年入湖水量为9.15×108~17.85×108 m3;对污染物年通量进行等标计算,发现总氮的等标入湖量最高,年均入湖通量为3 415 t;对水质、水量与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水量与通量的相关系数远高于水质,且两者之间呈现季节性响应关系.因此,总氮是苕溪入湖的主要污染,水量是通量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