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性移民就是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合理开发资源,进行结构调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3.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原则批准。前期准备工作现正在加紧进行。该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建设项目,有着巨大的综合效益,对实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具有战略意义。建国以后,毛主席、周总理和党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心长江治理和三峡工程的兴建,曾经多次听取汇报,亲临现场视察,并做过一系  相似文献   
4.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三峡工程水库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1985年至1992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进行了8年试点,1993年开始大规模实施。至1997年10月底,在开发性移民方针指引下,一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保证了大江截流的如期实现。大规模实施5年间,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性移民方针日益深入人心。实践证明,开发性移民方针是能够使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方针,是“对国家负责、对移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方针。开发性移民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对水库淹没的公私…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枢纽工程)》内容简介(续)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陶景良6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坝区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主体建筑物布置,以及施工期通航要求,经多方案长期比较论证,选定三期导流、导流明渠通航的方案。第一期导流围护右岸。在后...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防渗墙墙段间接缝夹泥的危害、成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防渗墙墙段间接缝夹泥过厚的质量缺陷,是埋藏在坝基中的隐患。由于离子交换反应而产生的泥浆遇水泥浆后的严重絮凝,是造成接缝夹泥过厚的主要原因。现行《施工规范》中建议采用的优质泥浆并不是真正的优质泥浆。泥浆遇水泥后只发生轻疲絮凝、各项性能指标均达优良标准,才是真正的优质泥浆。采用真正的优质泥浆造孔和清孔,再加上严格的施工工艺,即可较为彻底地消除接缝夹泥。我国目前大多数工地采用的较为落后的施工工艺,需要改进提高,出现接缝夹泥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对墙段间接缝夹泥的成因及防止措施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今后尚需进一步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第十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领导小组遵照“中发[1986]15号”文件指示,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责成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根据14个专家组的专题报告编写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了《水力发电》1981年第10期刊载的郑秀培同志的“也谈混凝土防渗墙墙段间接缝夹泥问题——兼与陶景良同志商榷”一文后,感到由衷的高兴。混凝土防渗墙墙段间接缝夹泥这一质量问题,自1959年至今的20多年来,一直未能彻底解决,成为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连续有几座水库大坝因混凝土防渗墙墙段间接缝夹泥过厚而出现安全问题。这是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刊本期发表的陶景良同志的这篇文章,以实践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可喜的探索,并初步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对今后提高混凝土防渗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有关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系统的试验研究,以便在理论上和工艺上继续加以提高,使我国的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有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