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淤积形态对库区输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淤积量与同蓄水量条件下,近坝段存在较大库容的三角洲淤积形态,在发挥水库拦粗排细减淤效果及优化出库水沙过程等方面要优于锥体淤积形态;在适当的条件下,应通过控制运用水位降低侵蚀基面,形成自下而上的溯源冲刷,恢复三角洲顶点以下库容,尽可能长期保持三角洲淤积形态。  相似文献   
2.
小浪底水库支流库容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小浪底水库支流库容的利用方式进行了实体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在入库支流末端修建坝高可升降的"小型水库"挡水坝,通过非汛期高水位时蓄水、主汛期低水位时冲刷,可长期保持支流沟口与干流之间的贯通,提高支流库容使用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大小浪底水库槽库容。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模型冲淤相似并使动床模型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以郑州热电厂粉煤灰作为模型沙,从起动流速、冲刷率及坍落高度等方面分析了干容重对动床模型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值粒径为0.021 mm的细颗粒粉煤灰,水下固结时间对其起动流速有较大影响;中值粒径为0.056 mm的粉煤灰,水下固结时间对其起动流速影响很小;中值粒径0.106 mm的粗颗粒粉煤灰,起动流速已与水下固结时间无关。②粉煤灰冲刷率随冲刷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在同一进口条件和边界条件下,粉煤灰的冲刷率随干容重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随干容重的增大而有所变缓;粉煤灰冲刷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随流量的增大而有所变缓。③粉煤灰的沉积历时越长,临界坍落高度越大,而临界坍落高度增加的速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临界坍落高度最终趋于一最大值;坍落稳定坡度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逐渐趋于一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库实体模型系统主要由已建或拟建的干支流骨干工程的模型构成。近期重点建设三门峡水库模型及小浪底水库模型,并将降低潼关高程的各种措施研究、小浪底水库与三门峡水库凋水调沙联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及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运用方式研究等作为近期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黄河干支流其他水库模型的建设根据未来生产实际的需要予以安排,主要有碛口水库模型、古贤水库模型和大柳树水利枢纽模型等。  相似文献   
5.
以桑庄险工到孙口断面为研究对象,对黄河下游4种方案的水沙过程(洪峰流量分别为2600、4000、5000、6000m^3/s)平滩流量的调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流量增大,各断面平滩流量均明显增大,而平滩流量的增幅均逐渐减小,其中方案1与初始相比,平滩流量增大13%,而方案4仅比方案3增大2%;②从平滩流量考虑,洪峰流量控制在4000m^3/s左右、不超过5000m^3/s,对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的基本功能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河势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黄河下游枯水少沙系列、丰水少沙系列河势演变情况,指出了河势演变的特点,并总结了河势演变基本规律:①河势自然演变的程度同来水来沙变幅成正比;②河床的可动性决定河势演变的剧烈程度;③主流线的弯曲系数、弯道半径自上而下呈增大趋势;④河势的演变具有关联性,具体表现为"一弯变、多弯变";⑤主流线有"小水坐弯、大水趋直"的特点;⑥节点及人工边界对河势的演变具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实测资料,对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条件、水库运用、水库异重流形成、异重流流速与含沙量分布以及人工塑造异重流排沙等进行了分析总结。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成功塑造了异重流,小浪底水库排沙量为0.243亿t,其排沙比为40.5%。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小浪底库区模型试验中地形模拟的进度与质量,引进了Mc-3型核子密度仪,实现了现场快捷、准确地检测模型沙的湿密度、干密度、含水量等。与环刀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核子密度仪中加入修正值后,与环刀法检测结果的偏差明显减小,模型地形检测的速度、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介绍了小浪底水库模型测控自动化系统建设与应用。该系统可使自然现象复演、模拟和试验成果在可视化的条件下实现实体模型试验过程的自动控制、数据采集和相关管理,提高了模型试验的测量水平,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降低了试验成本,实现了试验数据共享,为黄河模型测控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