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大防汛和特大抗旱补助费(以下简称“两个特大”)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专项资金,加强其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搞好防汛抗旱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文不仅明确了“两个特大”的资金属性,而且提出了改进分配和加强使用管理的问题,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始终把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政策体系、资金投入、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支持水利建设。一是投入规模大幅度增长。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水利投入3655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一倍还多。二是投入结构逐渐优化。中央财政先后设立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专项资金,并不断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建设等专项资金规模,设立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制定了水资源费中央和地方分成规定,完善了水利建设基金政策,进一步拓宽了水利投资渠道,优化了水利投入结构。三是支持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各级财政逐步完善了支持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政策体系。四是水利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级财政和水利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预算信息公开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水利资金管理,水利资金使用效益和水利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1994年12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新的财会制度正式颁发,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4.
大力创新财政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建设。2008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淮河时特别嘱咐。防治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5.
6.
赵鸣骥 《水利发展研究》2009,9(12):29-29,6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措施,是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应对持续干旱,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征收的根本举措。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得到恢复性增长,但仍然没有走出低水平徘徊的局面,特别是投入明显不足,投工投劳锐减是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政府投入,群众投劳,资源利用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农田水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谋划"十二五"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利用贴息贷款支持节水灌溉的经验 (一)积极安排好贴息资金。从第一期节水灌溉贴息贷款起到第二期节水灌溉贴息贷款止(1985~1994年),两期年限共10年,贷款总额达4亿多元,而财政需支付贷款贴息的时间则先后长达14年。据测算,财政对两期贷款总计需支付贷款贴息资金2.03亿元,如此长的贴息年限,如此多的贴息金额,在各级财政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0.
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水利的支持力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进一步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加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水利的支持力度。通过对农村水利建设形势和公共财政的分析,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整合各项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村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深化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村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