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跨缝布置于泄洪坝段共22个,主要承担三期施工导流任务并在三期围堰挡水发电期间,与泄洪深孔联合泄洪。导流底孔运用3年后封堵,并回填。导流底孔布置上受因素多,运用条件变化大,孔口作用水头高结构受力复杂。因此对导流底孔的水力设计,结构设计,防泥沙磨损措施和  相似文献   
2.
银盘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开挖量大,边坡岩体内发育有多条层间剪切带,其中Ⅱ1-7005、Ⅱ1-7006因其出露部位以及与大坝的相对位置,其影响最为显著.依据流固耦合理论,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左岸坝肩边坡及坝基岩体在施工期、大坝运行期等各种不同水位工况下的变形、应力、塑性区、孔隙水压力分布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将导致坝轴线上游位于层间剪切带上盘的岩体变得单薄,稳定性较差,局部有顺剪切带向下且朝下游滑移的趋势.大坝建造后坝体自重使得坡面岩体压应力有所增加,总体改善了边坡的应力状态.校核洪水位工况下大坝的运行水位对边坡稳定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3.
三峡泄洪坝段纵缝灌浆后,从监测资料发现纵缝缝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开现象.通过对纵缝开度变化的监测资料的整理及三维有限元计算成果的分析,重点介绍泄洪坝段纵缝Ⅰ灌浆前张开度和灌浆后增开度的变化规律,纵缝开度变化成因的初步分析成果,以及纵缝灌浆后增开变形对大坝结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纵缝灌浆后再增开主要是大坝上、下游面受外界气温影响,引起坝体变形所致,纵缝的增开变形受坝体自重影响较小.②纵缝的增开度及张开度在夏季最大,冬季较小(深孔、底孔及距坝面较近受外界气温影响大的测点除外).灌浆后纵缝Ⅰ的增开度在坝体中部最大,顶部较小,底部最小.③水库蓄水后纵缝的开度减小.  相似文献   
4.
某水电站右坝肩边坡发育有顺坡向f1断层,破坏了 边坡岩体完整性并由此带来稳定问题。采用三维大变形有限差分法(FLAC -3D)对边坡稳定 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开挖过程中,断层上盘岩体内部出现一定的拉应力区, 并发生屈曲变形;由于边坡开挖完成后断层下部大部分出露,断层上盘岩体将发生大变形滑 移而失稳。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安全系数小于1.0,并可通过应变局部化带显示出 滑移失稳区位置。断层采用阻滑键加固可使其稳定,并讨论了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f1 断层的延伸是边坡稳定性的关键所在,因此需对其性状进行进一步探明。  相似文献   
5.
胡进华  黄红飞  刘玉 《人民长江》2009,40(23):18-20
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是重力坝设计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虽然国内外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在此领域开展了大量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很多争议的问题尚未解决。利用国内一些典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实例,对稳定分析方法、抗剪公式适用性、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及其安全控制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认为:各种分析方法均有优缺点,单靠其中一种方法,难以合理地分析和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问题,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互相补充,综合评定坝基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银盘水电站大坝建基岩体主要由软岩和硬岩互层组成,岩层倾向右岸偏下游,岩体中发育多条不利剪切带,大坝存在深层抗滑稳定问题.以典型坝段为代表,对各种计算模式进行计算分析,选取最不利计算模式进行深层抗滑稳定计算.应用刚体极限平衡法中的等安全系数法计算,对侧向切割面岩体的阻滑作用、不同裂隙连通率组合、滑动体与抗力体间作用力角度不同取值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盘水电站大坝深层抗滑稳定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
三峡泄洪坝段纵缝灌浆后监测资料发现,纵缝缝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开现象。本文通过对纵缝开度变化监测资料的整理及三维有限元计算成果的分析,重点介绍泄洪坝段纵缝Ⅰ灌浆前张开度和灌浆后增开度的变化规律,纵缝开度变化成因的初步分析成果.以及纵缝灌浆后增开变形对大坝结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银盘水电站左坝肩边坡及坝基岩体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盘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岩体内存在着多条与边坡斜交的层间剪切带,由于其出露位置与大坝的相对关系,有可能与岩层中发育的其它结构面组合,构成潜在不稳定滑体;边坡开挖后坝轴线上游剪切带上盘岩体较为单薄,且分布有性状较差的大湾组页岩,对大坝坝肩及坝基的抗滑稳定均产生不利影响.采用三维刚体极限平衡分析及数值分析方法对银盘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及坝基岩体在施工期、大坝运行期各种水位工况下的变形与稳定性开展了研究;并对边坡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边坡及坝基的加固处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沐若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发电,工程分为坝区及厂区两个独立区域。坝址区第10亚段厚层砂岩(当地人称为圣石)是大坝稳定的主要依托,但分布范围有限。为充分利用第10亚段厚层砂岩,根据当地人文需要,并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对坝轴线采用了弧形布置,以增强大坝整体稳定性并且避免对圣石的破坏。大坝开挖采用分级控制标准;对每个坝段逐一进行个性化设计;对地质缺陷进行了专门处理。通过精心设计,有效减小了基础开挖深度,节省了混凝土工程量,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项目总投资。  相似文献   
10.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布置与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润德  胡进华 《人民长江》1997,28(10):16-17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总长483m,最大坝高183m,为混凝土重力坝,共布置有3层67个泄洪孔,其中表孔22个,深孔23个,导流底孔22个,表孔,深孔为永久泄洪设备,枢纽最大泄洪能力达102500m^3/s。泄洪坝段3层大孔口,坝体布置,结构复杂,坝基采用了封闭抽水排水措施,以减小扬压力,大坝横缝高程110m以下的进行接缝灌浆,以增强大坝整体性和改善孔口应力;深孔有压段采用钢板衬护,以改善孔口的抗磨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