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江口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口水源地的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结合相关研究文献,从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重大工程以及区域排污等方面对水源地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相关研究的进展以及所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同时,还对水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针对目前长江口地区面临的盐水入侵和水源地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长江口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口饱受台风和风暴潮的侵扰,然而影响长江口的台风活动特征却尚不明晰.基于长江口台风影响圆假定,提出了小区域台风影响能力的评估指标;并利用1949~2018年最佳台风路径资料,采用多指标对影响长江口的台风活动特性进行了长周期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8年的近30 a间长江口台风影响能力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宁波和舟山港的发展,近年来金塘水道和穿山半岛东侧海域港口航道开发比较频繁。潮流泥沙环境要素是港口建设的基本要素之一,为了了解和分析该海区的水流、泥沙运动特性,根据近几年的多次水文测验资料,对该海区的潮汐、潮流、泥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潮汐、潮流和泥沙运动的特点,得出了本地区的潮流运动的基本规律,泥沙运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4.
长江河口动力与风暴潮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风暴潮是本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本地区风暴潮发生的特点,建立了中尺度气象模式驱动下长江感潮河段河口海岸风暴潮预报数学模型,分析了风暴潮与长江河口动力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地区受风暴潮作用特别明显,河口风暴潮最大增水在江阴与徐六泾之间,其位置受上游径流和河口潮汐的影响而摆动;并指出了长江口天文潮、风暴潮与长江洪水作用的一般规律,预测了长江口风暴潮作用下的洪水位.  相似文献   
5.
淤泥质海岸环抱式港池口门布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料分析为基础,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的手段,针对当地旋转流和黏性泥沙的运动特性,从水流、泥沙角度对连云港徐圩港区港池布置方案中的口门位置、口门宽度和布置形式进行了论证。分析认为,由于岸滩坡度较缓,大风天破波带影响范围较广,同时被波浪掀起的细颗粒泥沙可被潮流远距离输送,因此从减小泥沙回淤角度来看,港池应采用双环抱形式,而口门应布置在连云港理论基准面高程-5 m(破波区)以外,以此可以降低破波带内悬浮泥沙进入港池和外航道的可能性。同时分析论证认为,初期方案口门不宜过窄,以减小口门的水流强度;口门采用"八字"型布置,可以提高口门航道船舶航行和近口门泊位靠离泊的安全性。上述港池布置方案建议已被设计院接受并在实施方案中体现,可供类似港口布置方案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连云港向大型化、深水化发展,进行了大量海岸工程资料的观测和研究。利用连云港海域近年来多次大范围水文测验资料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连云港及南北翼海域潮汐和潮流进行统计分析,从潮汐潮流性质、流速大小和方向平面分布、垂线分布以及余流等角度对潮汐和潮流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连云港和南北翼海域海岸工程开发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海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总结了我国南海沿海台风风暴潮的生成特点、灾害损失发生规律、灾害特征、灾害成因及强度影响因素等.重点讨论1990—2009年间台风风暴潮的特点,指出近些年来南海沿海台风风暴潮发生频率及其强度均有增加的趋势,特大台风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及损失强度也加大了.最后针对如何有效防御台风风暴潮灾害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南等地区预防和抵御台风风暴潮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潮汐河口闸下风暴潮水位对于河道防洪排水至关重要。以苏北里下河主要入海通道射阳河、黄沙河、新洋河和斗龙河等建闸河口为例,采用模型嵌套的方法,以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里下河地区“9711”台风风暴潮期间闸下河段的潮汐水流和风暴潮运动过程,研究了闸下风暴潮水位相对河口风暴潮水位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底摩擦、浅水变形、边界反射等相互作用影响,闸下风暴潮水位和潮汐水位存在一致的变化特性,即高潮位抬升,低潮位下降,潮差(增水)增加;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延长;风暴潮水位的变化幅度大于同时期的潮汐水位,风暴潮过程对于闸下排水具有显著影响。在与闸顶高程一致的上游水位条件下,相比天文潮过程,“9711”风暴潮过程可减少闸门过流流量的20%~25%。  相似文献   
9.
为了模拟海平面上升后的风暴潮位对上海市防洪的影响,建立了黄浦江平面二维潮流-风暴潮数学模型。介绍了模型控制方程、定解条件以及主要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黄浦江风暴潮高水位从上游向下逐渐增加;海平面上升后,与风暴潮和天文潮产生非线性作用,引起超高水位,使风暴潮最高水位的增加值大于海平面上升值;超高水位发生的位置和大小与风暴潮特性和海平面上升值有关。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市的城市防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天津滨海旅游区临海新城是集旅游、休闲、居住、服务于一体的临海生态型新城区,生态环境是其重要的建设内容,水系统管理则是生态环境改造的首要任务。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成果,从水系内不同的调节水位差,不同的换水口大小、数量及位置等多种情况,对临海新城"渤海之钻"方案的水系统循环管理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