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新政航电枢纽工程的枢纽布置、泄水建筑物及发电机层等的结构优化、特细砂混凝土等技术特点。设计优化后节约了工程投资,加快了施工进度,为水电工程特别是类似工程积累了很多新经验。  相似文献   
2.
由江苏石油勘探局申报的《苏北盆地泰州组成烃条件研究》与《岩样核磁共振分析地质综合应用研究》两项目于2005年3月22日、28日顺利通过由中石化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开题论证。  相似文献   
3.
深溪沟水电站泄洪闸为胸墙式平底板宽顶堰闸,工作弧门的总水推力巨大,泄洪闸闸墩必须采用预应力结构。为方便施工,泄洪闸预应力闸墩与锚块的连接形式采用简单式结构,主锚索在闸墩平面上采用平行布置,通过三维有限元的计算分析,验证了其布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底流消能具有流态稳定,下游冲刷轻微、泄洪雾化小等优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高坝工程所选用。但国内外已建的高坝底流消能工程中消力池底板出现不同程度甚至严重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底流消能在高坝中的推广应用。因此,通过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从水流和结构两方面来深入研究消力池底板的安全性是高坝大流量底流消能工程面临的重要课题。官地水电站挡水建筑物最大坝高168m,是我国目前混凝土重力坝底流消能水头最高的工程,具有大落差、高流速、大流量、单宽泄洪功率大的特点,其底流消能工的规模和技术难度居国内前列。工程设计分别对官地水电站止水破坏前后的消力池底板开展水工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消力池底板厚度及锚固措施,并根据工程经验,设置了其它增强消力池底板抗浮稳定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化油气开采论坛第三次会议2007年5月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会议主题是“油田注水工程技术”,各油田就注水工程技术应用现状、经验及新进展进行了交流,与会院校专家就注水工程技术的关键技术、新技术做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光伏电池及转换控制技术,以及发展现状,根据工作环境、用电设备、安装场地、安全保障等条件,分析了光伏技术在油田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光伏并网供电与直接供电两种方式进行对比,认为将光伏直流电直接嵌入现有的直流用电场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针对油田使用的中频电源,研制了光伏嵌入式装置,实现了光伏与网电联合供电,在江苏油田Z93中转站、Z84井中应用后,投入回收期为5年左右、投入产出比约为1∶4。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描述了油田自动化系统中油水井现场数据采集的两种模式:传统的RTU和新型的WSN,进一步分析了应用于油田WSN的两种无线网络通信协议ZigBee和WIA-PA的优劣,通过WSN在油田生产自动化系统中的解决方案和成功应用案例,说明以WIA-PA协议为基础构建的WSN更适合油田油水井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了组织好油田“十一五”科技攻关,明确“十一五”科技攻关方向,更好地发挥科技在油田发展中的作用,在有关二级单位的共同努力及机关有关处室的大力配合下,科技处组织编制了《江苏油田“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指南》,将科技攻关的重点放在紧紧围绕”四个复杂”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高集油田地处泄洪道上,高集油田油井自动化系统能实时监测油井工作状况,应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将所测数据实时传送到计量站、采油队、厂部,为领导和生产管理部门及时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该系统显著特点是开发了成本低、性能可靠的油井智能测控终端,能保证雨季和泄洪期油田的正常安全生产,为东部老油田实现低成本自动化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某土石围堰为一座航电枢纽工程的二期二段导流围堰,高21.2~17.2 m,长约1 km,平面布置呈"U"型与右岸岸坡形成封闭施工场地,围护右岸船闸干地施工。2018年5月下旬,因外围二期一段围堰拆除不完全,加之遭遇超标洪水时河道水位雍高,导致二期二段围堰局部漫堰垮塌、基坑充水。为确保汛期河道行洪、围堰安全,保证工程工期,对河道内遗留围堰进行了拆除,对二期二段围堰垮塌段采取水下抛填恢复,渗漏段采用高喷防渗墙修复、围堰内坡采用压脚加固。实施上述措施后,二期二段围堰安全渡汛两年,整体稳定状况良好,修复设计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