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系统的试验,并结合福建区域特性,分析表明:OGFC-13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其空隙率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提出了OGFC-13混合料的合理空隙率范围为20%~24%,对OGFC路面在福建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酯二元醇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异佛尔酮二胺为硬段,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异丙醇为封端剂,合成了溶剂型脂肪族聚氨酯(PU)树脂,并与消光粉及溶剂配成消光涂料用于黑色PVC革表面消光,讨论了消光粉用量对PVC革表面消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U树脂、消光粉、乙酸乙酯、甲苯按照质量比50∶5∶20∶25进行配料时,PVC革表面消光率最高,可达77.9%。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向电迁移(BIEM)方法对沿海环境下的开裂混凝土进行修复,以排除裂缝附近富集的氯离子,并对钢筋进行阻锈防护. 通过测定阻锈剂浓度、氯离子质量分数以及钢筋极化曲线,研究不同裂缝宽度下BIEM的作用效应,并通过氯离子迁移特征试验对氯离子的迁移规律加以验证. 试验结果表明:开裂混凝土双向电迁移后,钢筋腐蚀电位均能恢复至较高水平;当裂缝宽度较小时,混凝土保护层中氯离子的迁移规律与未裂混凝土相近;当裂缝宽度大于0.3 mm时,裂缝处的氯离子排出效率随裂缝宽度的增加有所提高,但离裂缝较远处的氯离子排出效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钛合金表面涂漆前的工艺研究,验证选用表面处理剂及改性环氧底漆作为钛合金防护涂层,可提高对钛合金基材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5.
选用ZnSO_4作为电沉积溶液,以混凝土裂缝处电阻及裂缝填充深度为评价指标,研究电流密度对电沉积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效果的影响及对沉积物矿物成分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电沉积修复36d,混凝土试件电阻显著增加,电阻增加速率随着通电时间增加而减小,电流密度越大,早期电阻增加速率越快,但裂缝填充深度越小。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矿物成分为ZnO。电镜扫描结果表明,沉积物颗粒大小随着电流密度增大而变大,电流密度越小,沉积物排列越有序,结构越致密。  相似文献   
6.
提高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简单而有效的措施是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具有抗剥落效果的添加剂。通过试验,采用目前沥青面层常用的混合料类型AC-13C作为研究对象,对固体抗剥落剂、消石灰和水泥的水稳定性改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铝合金蒙皮化铣保护层切割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铝合金蒙皮化铣保护层切割方法及工具技术研究,研制出优质高效的铝合金蒙皮化铣保护层切割工具,并通过系统的加工试验优化了工具的结构及其结构参数,提高了铝合金化铣保护层切割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了飞机的制造成本及其制造周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散聚合法,以乙醇、水为分散介质,苯乙烯为共聚单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AIBN为引发剂,丙烯酸(AA)为功能共聚单体,制备了粒径为100—1000nm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研究醇水比、分散剂、引发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分析微球表面形貌、粒径分布、表面羧基含量,结果表明,胶体晶体是面心立方密排结构,微球单分散性好,表面光滑,球形度好,表面羧基含量最高可达到0.206mmol/g。同时,用垂直沉积法制备出较大范围内呈现高度有序的密排结构聚苯乙烯胶体晶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针形阀取代石英砂限流管的柱系统改装,及对GC—5A气相色谱仪注射口进行了带有硅烷化微珠的毛细柱色谱重建。该系统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结果表明实验重复性和分离度是良好的。改装的柱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氨基酸及其对映体的毛细柱气相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位于杭州湾大桥中间位置,海中平台下部群桩结构与平台上游各系列匝道墩、大桥主墩形成了复杂的墩群结构,受其影响,海中平台区域海床冲刷较为剧烈。为深入了解海中平台区海床冲刷特性,应用多年实测地形测量资料,对海中平台区的海床地形特征、建桥前后海床冲淤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各匝道墩最低冲刷高程分布,并应用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海中平台区的水动力分布特征,揭示了匝道墩海床冲刷机理。研究发现,与建桥前相比,海中平台区大桥轴线上游500 m~下游1 000 m范围内海床发生整体一般冲刷,在海中平台南北两侧,受局部绕流影响,产生明显的局部冲刷,最大冲刷达14 m。平台南北两侧向上游延伸的局部冲刷槽影响到平台上游的匝道墩,导致部分匝道墩附近海床高程普遍较低。整体来看,位于桥轴线上游的ZB和ZC系列匝道墩因受到海中平台绕流及主墩绕流的叠加影响,导致其最低海床高程明显低于位于桥轴线下游的ZD和ZE系列匝道墩,各匝道墩最低海床高程与涨潮流流速大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