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LL Brown是Aurele Sack独立设计的第一款字体。在此之前,这个活跃在平面设计界的年轻设计师,并没有参与过任何字体设计的工作,甚至这第一次尝试,也并非完全在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2.
对苏绣高级工艺美术师声梅红来说,十月的好消息来得应接不暇。 10月24日,在江苏南通,世界手工艺理事会(the World Crafts Council)宣布了这一年世界手工艺大会的最终奖项。在所有800多件参展作品里,“看见·戏石屏风”被评为2014年唯一特等奖,也是此次大会的最高奖。  相似文献   
3.
还有几秒,黎明饰演的专业杀手就要下车。他乘坐的巴士穿过湾仔骆克道。一路上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招牌抛在身后:“名人夜总会”(CLUB CELEBRITY)、“烈唇酒吧”(CLUB HOT LIPS)、“百老汇海鲜酒家”、“钻石皇宫桑拿”……狭小街道的半空已被这些充满迷幻色彩的发光体完全占领。  相似文献   
4.
林怀民曾在自己的书中记录过这样一则小故事:1996年,他去欧洲导演歌剧《罗生门》,邀请叶锦添设计服装。上台谢幕前,他开玩笑问叶锦添可不可以把帽子脱掉,没想到叶锦添的脸顿时变得煞白。自此林怀民不敢再提帽子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16岁那年冬天,北京女孩张宇馨远渡重洋来到加拿大。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郑重其事地写下了自己地心愿:“以后要一个人去法国,看设计,看风景,看法国女郎。如果能在法国办自己的show或是打自己的广告那就完美了。”  相似文献   
6.
彼岸的目光     
从1844年到2004年,无数来华的法国摄影师们在记录中国影像的同时,也用这些黑白或彩色的图像,构建出他们脑海中想象的中国。方苏雅的照片构造了一个带有魔幻意味的晚清西南边陲,布列松的照片则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贫穷但是微笑的1956年。时至今日,中国的神秘色彩早已退潮。当下摄影师的胶片里,再不会有长袍马褂、大辫子与小脚,有的是孤独或焦灼的现代场景,对现实的体察和重塑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通过2013年秋冬的“映山红”系列,第一次关注到独立服装设计师苏广宇的设计。在那一系列中,西方主流美学意义上的女性线条被他抛弃,取而代之是宽大、落肩甚至有些男性化的设计和线条。拍摄宣传照时,同一系列甚至同一款衣服被男女模特分别诠释,带出雌雄莫辨的中性感。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有“广告界的詹姆斯肖恩”之称的Earnest Elmo Calkins在自己的Calkins&Holden广告公司内成立了高质量的艺术部门。这位失聪的现代广告先驱将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创意者招入麾下。然而当时,大部分主流艺术家都拒绝为广告工作。纽约ADC即成立在这种时代环境之下。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看到山口信博和他的折形研究作品,脑袋里—下联想到很多很多描绘江户时代的电影:武士的佩刀、优美的花道……总之,柔软的和纸和多彩的绳结中传递的,是来自那个古早时代的朴素温情。 2014年11月底,山口信博夫妇在北京进行了超过一周的交流活动。他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讲座、指导同学们进行纸袋的再设计。在敬人纸语的“设计的变容”展览中,山口信博的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折形”研究再设计,与其他与纸相关的方方面面齐聚在一个小小空间之内。  相似文献   
10.
侯颖是年轻一代设计师中少有的“研究者”,做事认真、追根究底的态度,让她的设计呈现出沉稳的个性。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安静下来做设计究竟有多难?恐怕只有身在其中的设计师才能知晓。候颖用自己的设计作品和设计态度改变“博伊斯展”的展览形式;改变“汉光百货”的视觉形象……正是这些“小改变”,让人不能小觑侯颖未来的大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