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锚杆静压桩是高层建筑基础加固工程中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式,其单桩竖向承载力与压桩结束时的动阻力成正比。随着施工能力的提升,锚杆静压桩的压桩力可达到5000kN以上,能够确保桩端到达可靠的持力层,提高锚杆静压桩的单桩承载力,从而减少用于加固建筑物基础的桩数。但相应的,大吨位锚杆静压桩施工产生的拖带沉降较大,施工中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以某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大吨位锚杆静压桩的设计和施工实践。施工过程中通过预应力封桩和间隔压桩等措施控制了拖带沉降的发展。监测结果表明处理后建筑物沉降满足要求。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铁网络不断完善,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的现象越来越多.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的影响问题,比常规盾构施工的研究更为复杂.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对盾构下穿越对既有隧道以及周围地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用排液法在离心场中模拟盾构施工,实现了在不停机状态下模拟隧道开挖卸载、地层损失和注浆过程,并分析了盾构下穿越施工引...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部分盾构隧道采用内部构筑双层衬砌的设计施工方法。增加内衬是提高隧道纵向刚度的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内衬的增加会导致隧道自重的增加,对软土地层中隧道的长期沉降产生一定影响。为研究双层衬砌与单层衬砌的区别,本文结合上海某大直径越江隧道工程实例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得出了两种衬砌结构的长期变形特性,评价了双层衬砌的功能,为合理地应用双层衬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俊淞 《土工基础》2019,(3):246-249
岩溶地区地质复杂,详勘阶段难以完全查清溶洞分布,且此类区域往往夹砂夹泥,涌水量大,天然地基开挖时,持力层以上的不良土层难以清理干净,导致基础底板下存在沉渣和溶洞的情况。注浆是岩溶地区处理溶洞的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岩溶地区裂隙非常发育,注浆结果难以准确控制,可能不能将溶洞及裂隙完全充填,沉渣也不能完全清理干净,加入钢管桩承担部分竖向荷载,加固注浆体,可以弥补注浆的缺点。以广西某高层住宅项目为例,说明这一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该项目建筑物已封顶,经监测,未发生不均匀沉降,地下室墙面裂缝未继续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灌注桩、预制桩及抗浮锚杆相比,小型注浆钢管桩用作抗拔桩具有施工灵活、节约工期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既有建筑的抗浮处理。以上海地区某工程为例,介绍小型注浆钢管桩在地下车库抗浮处理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分析了软土地区注浆钢管桩的上拔荷载-桩顶上拔量关系曲线,验证了其抗拔承载力,为相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